1. 《末日浩劫》票房怎樣 揭秘電影有哪些看點
《末日浩劫》票房:1696.5萬
影片在凸顯災難的氣勢磅礴,展現人類的絕望掙扎的同時,也描繪了素未相識的陌生人在災難來臨時互相扶持的溫馨場面。盡管失去愛情、親情、友情的種種失望情緒貫穿影片始終,但人類在暗無天日的生活中,面臨進退的重要選擇時,還保留人性的光輝。這種災難中的重生和希望成為影片的另一看點。
2. 末日浩劫電影表現的主題是什麼
主題是:災難中人們的堅強、朋友愛人受傷時的挺身而出、兒子遇險時不顧一切的北上救援。他們都不是英雄,他們都沒有拯救世界,從頭到尾他們都只是在拯救自己、拯救朋友、拯救親人,可正是這樣,才讓這部片子變得更加動人。
簡介:
時為2013年,世界各地突然被死神的陰影所籠罩。凡是身處開放空間的人類,無一例外將喪失寶貴生命。外表俊朗的馬克(奎姆·古鐵雷茲 Quim Gutiérrez 飾)是一條生活在巴塞羅那的苦悶程序狗,上司埃里克(José Coronado 飾)不近人情的苛刻要求壓得他早已喘不過氣來,而與美麗女友朱莉婭(瑪塔·埃圖 娜 Marta Etura 飾)的關系似乎也進入了瓶頸期。災難降臨後,馬克和其他人被困在某棟建築物內長達三個月。擔心女友的安全,他決定鋌而走險離開這個絕地。馬克與持有GPS的埃里克攜手,穿越重重危險向外行進。 繁華的大都市,人們卻早已習慣自我囚禁在隔絕的空間內,而寧願喪失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幡然醒悟,為時已晚……
影片看點:
《末日浩劫》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1.25億美元,由曾經執導《獨立日》、《愛國者》等片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執導,新生代偶像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艾米·羅森、莎拉·沃德等主演。
影片講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全片匯集了大量頂尖特效,由於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菲爾鐵塔、倫敦大本鍾都將被凍成冰柱,場面極為壯觀。當然除了鋪天蓋地的自然威脅之外,也將細密交織父子及男女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感。
一、空前自然災難的大集合
《末日浩劫》最大的看點就是那些精彩的自然災難畫面,它力圖展現和說明的是:如果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勢必會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重大災難,這無疑是一個有著十分現實危機感的大背景。
狡猾的羅蘭·艾默里奇幾乎把所有關於水的災難片里的元素都調動起來了,《天地大沖撞》中的洪水,在這次變成了冰川溶化後的滔天巨浪,狂湧入紐約市,《龍卷風》中的颶風,此次變得更加強大,掀起汽車和房屋已如家常便飯,它甚至把整個洛杉磯都撕裂殆盡。
二、精彩絕倫超逼真特效 《末日浩劫》
「現在已經沒有人想看大樓被炸飛的的鏡頭了(他指的是《獨立日》中轟炸白宮的場面),但《末日浩劫》是一部非常不同的影片,有一點像《海神號歷險記》或者《火燒摩天樓》的味道。它更像一部經典的災難片,只不過如果這些災難結束,世界已經改變。」導演艾默里奇說。
在這部影片中,給人最震撼之感的就是極其驚人和逼真的特效。歷史上罕見或從未有過的驚心動魄的曠世災難這次真實地展現在眼前。影片中,最經典的畫面就是紐約市"速凍"前後的畫面,沖天巨浪狂涌進紐約市,自由女神被淹沒,萬巷瞬息沉沒在汪洋之中,萬噸巨輪竟被沖進樓宇之間。而轉瞬間,氣溫驟降,浩瀚汪洋中的紐約城又變成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留下自由女神的頭像,象徵著人類文明城市大半也永埋入冰雪中。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如此渺小,20世紀福斯公司花足了心血,融合了《鳥》、《龍卷風》、《天地大沖撞》等災難的視覺奇觀。
《末日浩劫》雖只拍攝了380個特效鏡頭,但它們卻是導演艾默里奇職業生涯中最復雜的鏡頭,艾默里奇談到在一個活動拖車里虛擬出紐約城被冰凍起來的效果時說,「這是首先想像出的一個場景,所有的道具都是為影片而特殊製作的,但他們看起來必須能夠以假亂真,無論是洶涌的洪水,還是呼嘯而來的暴風雪,所有的特效必須沒有任何破綻。所以在六個特殊製作的布景房間里像變戲法一樣輪換著進行拍攝,海嘯、地震……這樣,看起來所有的災難就彷彿真真切切地發生在地球上一樣。」
負責本片製作的是馬克-戈登製作公司,這家公司最著名的作品是《拯救大兵瑞恩》和《紳士大聯盟》。
三、1.25億美元巨制 全球同步上映
2002年7月,二十世紀福斯公司製作成本高達1億2500萬美元,將近90%的預算都用來製作特技效果。而且由於某些特效場面的製作難度過大,福斯公司決定將部分片段重新製作,所以該片的公映日期推遲了一年。本片原定2003年夏天上映,最終於2004暑期的上映。
影片用超眩的特效強力打造出有史以來電影中最驚心動魄的災難,最震撼人心的特效。《末日浩劫》在全球熱映風暴的就如同影片中的颶風、洪水狂卷而來。這次最值得慶幸的是國內觀眾也能在第一時間與世界各地的觀眾一起感受《末日浩劫》所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
四、人類面臨未來災難的真實預警
從艾默里奇導演過的影片來看,他十分喜歡災難片。「最喜歡《海神號歷險記》。不過喜歡災難片是因為它講述了普通人在非常情況下必須做出一些他們平常不會做的事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拍攝《末日浩劫》卻不僅僅是喜歡這么簡單,還包括對地球環境問題的關注和憂慮。比起其他威脅人類生命安全、能夠引起世界范圍恐慌的天災人禍來,全球氣候變化的威脅是唯一一個大得能夠迫使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停止戰爭,聯合起來一起拯救星球的問題。
「它是一部跟《獨立日》和《世界末日》一樣的商業電影。」丹尼斯-奎德也同意他的觀點,「但影片講述的內容是會發生的--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綜合各種氣候變化的趨勢,他們在影片的官方網站上,做了一個嚇人的統計和預測:2003年,在歐洲有2萬多人因氣溫過高死亡;美國創下龍卷風最高紀錄,一個月中平均每天6次,而且據分析該數字還有可能被很快刷新;在過去30年裡,熱帶氣旋帶來的死亡半數與洪水有關……到2050年125萬種生物將會滅絕;美麗的自然景觀將由於氣溫變暖而消失;由於氣候變暖,各種疾病將在這個星球上大肆傳播……
因此在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意識到自己也正在製造二氧化碳的艾默里奇和他的創作隊伍還發起了節約能源以及植樹造林活動,並希望能夠號召更多人為創造未來的森林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如他所說,「你必須讓這部電影盡可能有娛樂性,但還是想要豎起一面警告的旗幟。」
3. 末日浩劫/最後的日子什麼意思
這是一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末日浩劫也叫最後的日子,翻譯的不同而已。
末日浩劫
2014年
西班牙 / 法國
102分鍾
導演:大衛·帕斯特爾/亞歷克斯·帕斯特爾
類型:科幻/驚悚/冒險
主演:奎姆·古鐵雷茲/何塞·科羅納/瑪塔·埃圖娜/拉蒂西亞·多瑞拉
簡介:時為2013年,世界各地突然被死神的陰影所籠罩。凡是身處開放空間的人類,無一例外將喪失寶貴生命。外表俊朗的馬克(奎姆·古鐵雷茲 Quim Gutiérrez 飾)是一條生活在巴塞羅那的苦悶程序狗,上司埃里克(José Coronado 飾)不近人情的苛刻要求壓得他早已喘不過氣來,而與美麗女友朱莉婭(瑪塔·埃圖 娜 Marta Etura 飾)的關系似乎也進入了瓶頸期。災難降臨後,馬克和其他人被困在某棟建築物內長達三個月。擔心女友的安全,他決定鋌而走險離開這個絕地。馬克與持有GPS的埃里克攜手,穿越重重危險向外行進。 繁華的大都市,人們卻早已習慣自我囚禁在隔絕的空間內,而寧願喪失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幡然醒悟,為時已晚……
4. 尋好看的災難電影,或戰爭題材電影。拜託了各位 謝謝
最經典的災難片:《龍卷風》 主演:海倫·亨特、比爾·帕克斯頓簡介:奧克拉荷馬州最大的龍卷風正在醞釀中,兩組研究龍卷風的氣象科學家正磨拳擦掌,准備解開龍卷風的奧秘。瓊哈汀率領裝備陳舊的大學研究員,和裝備先進的裘納較勁…… 最難忘鏡頭:房屋被席捲而起,油罐車像孩子的玩具般吞入吐出,鋼鐵、廢木料、奶牛滿天飛,氣象學家駕著卡車追逐龍卷風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 點評:1996年,災難片突然崛起影壇。本片運用高科技手段演繹大自然無情的一面,因而掀起票房狂潮。其實,電影的故事情節簡單至極,編導除了設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主要是安排電影場面和進行電腦特技創作,以製造震憾人心的奇觀景象。 最昂貴的災難片:《泰坦尼克號》 主演: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凱特·溫絲萊特 簡介:1912年,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而沉沒,這場海難被認為是20世紀人間十大災難之一。1985年,「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遺骸在北大西洋被發現。美國探險家洛維特親自潛入海底,在船艙的牆壁上看見了一幅畫…… 最難忘鏡頭:傑克和羅絲站在船頭,迎著海風做出飛翔的經典動作。 點評:本片造價2億多美元,是當時成本最昂貴的影片。它奇跡般地空前賣座使它成為好萊塢20世紀末的象徵,導演卡梅隆因此登上世界商業電影的最高峰,且名留青史。片中最打動人心的,無疑是傑克與羅絲的生死愛情。 最令人恐慌的災難片:《彗星撞地球》 主演:勞勃·杜瓦、摩根·佛里曼簡介:在弗吉尼亞里奇蒙天文實驗室里,14歲的里奧·貝德曼無意中發現了一顆不知名的彗星,後經科學家證實這是一顆能給予地球毀滅性打擊的彗星…… 最難忘鏡頭:在紐約第五街的逃難場面中,2000多名演員和200頭動物一起奔跑,十分壯觀。 點評:該片帶給觀眾的恐慌與震驚是前所未有的,這將是全人類所面臨的災難。1994年7月發生在地球家門口的彗星與木星相撞的奇觀,足以讓人們相信影片中的大災難真的有可能發生。 最規范的災難片:《地火危城》 主演:湯米·李瓊斯、安妮·希奇 簡介:一次大地震使深藏在洛杉磯地下深處的火山噴發,熾熱的岩漿流向人口密集區,眼看一場城毀人亡的悲劇就要發生…… 最難忘鏡頭:流動的岩漿肆意地在街道上流淌,並分別流進了地下隧道。 點評:該片簡直可以作為災難片的範本,什麼時候鋪墊,什麼時候緊張,什麼時候高潮,所有的一切規范之極,簡直可以出一本《災難電影劇本速成》了。 最具熱潮效應的災難片:《侏羅紀公園》 主演:薩姆·奈爾、勞拉·戴倫、傑夫·高德·布魯姆 簡介:葛蘭與塞特勒夫婦是研究上古動植物的科學家。一天,億萬富翁哈蒙德博士找到他們。原來哈蒙德手下的大批科學家,用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液提取出恐龍的遺傳基因,加以修補和培育繁殖,竟然將已絕跡6500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 最難忘鏡頭:恐龍逃出保護網,在公園中擇人而食。 點評:該片是當年全世界最賣座的影片,因為引進了最先進的電腦動畫科技,讓絕種億年的恐龍再度在大銀幕上復活,更因此掀起一股全球恐龍熱潮。 最改變世界的災難片:《大白鯊》主演:羅伊·謝 德、羅伯特·肖簡介:一條巨大的食人大白鯊在旅遊旺季襲擊艾米蒂島,警長授命去鏟除食人鯊,同去的還有年輕的生物學家和嗜酒的鯊魚專家,他們組成三人捕鯊小組…… 最難忘鏡頭:開場時短促緊湊、步步逼人而來的主題音樂,伴隨鯊魚在月夜海灘吞噬女泳客的畫面,將懸疑驚栗片的戲劇張力推至最高峰。 點評:該片是斯皮爾伯格震驚世界的成名作,當年首映時曾嚇得不少人不敢到海灘游泳,是電影史上最賣座的災難恐怖片之一。在最新的澳洲《Empire 》雜志列出「一百部改變世界的電影」的名單中,該片躍居榜首。 最賣座的主旋律災難片:《驚濤駭浪》 主演:李幼斌、巫剛、寧靜、趙有亮、潘粵明簡介:1998年夏天,長江洪水暴漲,龍嘴灣民烷突然潰堤,林為群和代理連長等上百名官兵被洪水沖走,1萬多群眾被洪水圍困,情況萬分危急…… 最難忘鏡頭:林為群因過度勞累而殉職,「魏老兵」在水下用身體堵住大堤的滲漏直至犧牲。 點評:本片以1998年抗洪救災為背景,勾勒出一批抗洪英烈的感人形象。導演翟俊傑一改「主旋律」影片的舊模式,大膽運用高科技與傳統技巧相結合的新手法,拍出震撼人心的驚險大場景,受到觀眾的交口稱贊。 最多特技鏡頭的內地災難片:《極地營救》 主演:邵兵、莫文蔚簡介:飛行員格桑在新婚前執行最後的營救任務時飛機失事,新娘項莉強忍悲痛留在未婚夫所在地西藏繼續醫生的工作。一年後,她和病人在前往古格途中遭遇泥石流,生命危在旦夕…… 最難忘鏡頭:邵兵「吊」在直升機上撞向山崖的鏡頭,令所有觀眾屏息凝神。 點評:該片投資2000萬人民幣,是國內首次使用數字攝影機拍攝的影片。導演張建亞稱該片是中國一流的災難驚險片。片中泥石流、沙塵暴、雪崩等60%的場面都採用電腦特技及合成鏡頭,是國內電影史上運用特技鏡頭最多的一部電影。 〔以上內容來源:人民網〕 《海神號遇險記 》 主演:金.哈克曼 歐內斯特.博格寧 雷德.巴頓斯 卡羅爾.林利 羅迪.麥克道爾 描寫大郵輪海神號在新年前夕遭大風浪將船整個翻覆過來,船上大批乘客千方百計逃生。其中,以牧師吉恩.哈克曼為首的一組人在同心協力下越過重重障礙爬到水面上,成為少數戰勝災難的生還者。在逃亡過程中,導演羅納德.尼姆擅長於製造人性味,尤其在於於謝利.溫特斯英勇潛水的一段最為感受人,牧師舍已為人的精神亦令人敬仰,堪稱是同類作品中的高水準之作。 《彗星撞地球》 英文名稱:Deep Impact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98年 電影導演:咪咪·萊德 Mimi Leder 電影演員: 羅伯特·杜瓦爾 Robert Duvall 蒂婭·利奧尼 Téa Leoni 伊利亞·伍德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在弗吉尼亞里奇蒙天文實驗室里,14歲的里奧.貝德曼無意中發現了一顆不知名的彗星,後來經過科學家證實這竟是一顆能給予地球毀滅性打擊的彗星。這顆彗星重約500兆噸,面積相當於紐約市大小。目前它正受太陽的引力而圍繞太陽運行,如果按照它所運行的軌道,大約一年後便會與地球相撞。 為了拯救地球,政府決定派遣由前宇航員坦納船長率領的小組駕駛由美、俄聯合製造的飛船「彌塞亞」號登陸彗星,試圖用核裝置引爆彗星或使彗星偏離原來的軌道以阻止這顆災難之星。然而由於對彗星結構分析的不夠,爆炸使彗星分成大小兩塊仍繼續飛向地球,「彌塞亞」號則在行動失敗後與地球失去了聯系。隨著彗星與地球的距離越來越近,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其前進,地球雖然不會因為撞擊而消失,但撞擊所產生的海嘯與塵埃將會給地球所有的生命以致命的打擊。 為了能夠使人類生存下去,政府不得不實行了最後的「方舟」計劃,即建立一處秘密庇護所,裡面存有種子、植物、動物和少數人類的精英以便在兩年後塵埃落定再出來完成自己的重任。撞擊的日子終於到來了,第一塊小彗星以超過光的速度撞進了大西洋,傾刻之間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地被海嘯吞沒。幸運的是,「彌賽亞」號幾經波折又與地球取得了聯系,宇航員們毅然啟動核裝置,義無返顧地沖向隨後而來的大彗星塊……蒼穹劃過一片壯麗的流星雨,人類終於得救了。 《後天》 英文名稱:The Day After Tomorrow 別名:末日浩劫/末日世界/明日過後/明日之後 資源類型:HDTVRip 發行時間:2004年05月17日 電影導演:羅蘭德·艾默里克 Roland Emmerich 電影演員:伊恩·霍姆 Ian Holm 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Tamlyn Tomita 瑟拉·沃德 Sela Ward J.P. Manoux 艾美·羅薩姆 Emmy Rossum Russell Yuen 達什·米霍克 Dash Mihok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導演: 羅蘭德·艾默里克 Roland Emmerich 主演: 伊恩·霍姆 Ian Holm 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Tamlyn Tomita 瑟拉·沃德 Sela Ward J.P. Manoux 艾美·羅薩姆 Emmy Rossum Russell Yuen 達什·米霍克 Dash Mihok 上映: 2004年05月17日 ( 墨西哥 ) 地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白: 英語 法語 日語 評分: 6.2/10( 21444票 ) 顏色: 彩色 聲音: 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長: 124 分鍾 類型: 劇情 科幻 驚秫 冒險 動作 分級: 阿根廷:13 德國:12 智利:TE 葡萄牙:M/12 澳大利亞:M 挪威:11 瑞典:11 加拿大:PG 美國:PG-13 瑞士:12 字幕: 射手網提供中/英文字幕 點擊打開 劇情簡介: 《末日浩劫》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傑克·霍爾博士於是急告美國副總統宣布北緯30度以南全美民眾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該線以北民眾要盡量保暖。 而就在此時,霍爾博士得知兒子山姆(傑克·吉倫荷飾)隻身前往紐約去營救女友,於是決定冒險前進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這時候災難從紐約開始,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摧毀。突然間,地鐵隧道里湧出狂暴不止的洶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開始了。 當鏡頭再次回到美國時,那些僥幸生還的美國人都逃往墨西哥,請求進入那裡的難民營。影片末尾處美國總統不得不嘆息承認道,他所奉行的氣候政策是一次巨大的敗筆。 2002年7月,福克斯公司打敗了派拉蒙、夢工場、環球和華納兄弟等強敵,終於搶得《末日世界》的電影拍攝權,並邀得艾默里克(《獨立日》、《酷斯拉》)這位擅長科幻災難題材的導演,同時將1億美元的支票交到他手上。本片原定今年夏天上映,但由於特技場面的製作難度太大,製作周期不得不延長,成為明年暑期的鳴鑼大片。奎德扮演名為霍爾的古氣候學教授,而他所要解決的難題比他以往面臨的問題要困難得多:解救冰凍的地球。 << 天崩地裂 >> 英文片名: Dante's Peak 主要演員:皮爾斯·布魯斯南、琳達·漢密爾頓、.. 出品日期: 1997-02-07 研究火山的科學家哈里在工作中痛失愛妻,四年後他又受命去但丁峰進行地震測試。他測試的結果是火山存在異常活動,有噴發的跡象。但他發出警告的意見為上司所阻。但丁峰小鎮的鎮長瑞切爾是個單身母親,她正准備組織一個慶祝活動,因為小鎮剛剛獲得一個全美最佳居住環境獎。在這種背景下,誰也不願相信火山即將噴發的事實。但是哈里秉承科學家的良心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就在疏散工作正在進行的時候,火山爆發了。驚慌的人們紛紛逃離,但瑞切爾卻要逆流而上去尋找她的女兒,哈里勇敢地挺身而出,駕車向山上開去……
5. 看完《末日浩劫 》有何感觸
這是部被宣傳毀掉的電影。
它本應該是部文藝片,卻被包裝成末日災難片,引來一群不合口味的觀眾,下場是顯而易見的。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一個男人在末日來臨時,突破重重困境去見自己的老婆。故事主旨更加簡單:珍惜你愛的人,歌頌人性的光輝。這部影片其實並不十分出色,從母國對他的態度就可以得知。西班牙戈雅獎就給它一個最佳特效,還只是提名。那一年的西班牙電影界寵兒顯然不是它。我想不通為什麼我國要浪費寶貴的海外片配額去引進這一部並不是當年西班牙熱門電影的電影。我猜測可能掛著末日的名頭會讓人覺得有票房吧;也可能是紅牛加了一把勁(我看到了紅牛的軟廣告)。但是,我依然想說,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如果你把它當作文藝片的話。其實歐洲電影基本都是文藝片,呂克貝松這樣的法國導演實在是另類。放棄以末日災難片的要求來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它的鏡頭語言是多麼豐富,故事簡潔緊湊,基本沒有一絲累贅。
一開場就是末日場景,用男主對愛人的美好回憶片段告訴觀眾,他要干什麼,他在想什麼。不需要旁白,不需要字幕,甚至都不需要台詞。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同為文藝片的《推拿》,兩相比較就會發現差距。
後面就是典型的公路片,和上司結伴找人,一路上歷經險阻,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最後和上司從相互沖突,相互利用變成相互協助的關系,順帶插入一些回憶,講講末日發生前的故事,讓大家知道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麼,交代一下前因後果。最有趣的是,電影對末日的爆發原因基本沒有交代。不像其他末日片,好歹還有個像樣的解釋,比如天災發生,病毒泄漏,核戰爆發什麼的,這部電影里,末日乾脆就是個背景。這種簡化方式其實表達了創作者這樣的信息:我不關心末日是怎麼發生的,以及警示人類之類被說爛的問題。我只關心末日發生後的人類社會和他們的故事。這也是這部末日片與眾不同的地方。
更多的亮點是導演的鏡頭敘事能力。比如回憶段落里,男主和愛人吵架後上班的場景,空空如也的電梯里,只有一個戴防毒面具的男人。末日即將降臨的感覺直接撲面而來。
又比如男主去超市找人,陰森森出現在男主背後,一閃而過的人影,乍一看彷彿非洲原始部落,表明部分人類在末日後墮落到原始社會。
還有下雨的鏡頭以及最後鮮艷欲滴的果實,植物來預示末日後的希望。
這些都是非常明顯的鏡頭語言,不用台詞就簡潔地表達了創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這里我又要吐槽《推拿》,全片就是不停地說、說、說,根本體現不出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價值。什麼是文藝片的正確打開方式,婁燁真的應該好好學學,以他的能力本不應該交出《推拿》那樣的作品。
6. 求一部電影
前天看了好萊塢花了1.25億美元的巨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翻譯成《後天》也叫《末日浩劫》。講述一個由於地球溫室效應而造成的地球新冰川時代來臨的故事。這部電影拍得確實場面壯觀,氣勢宏大,尤其是龍卷風肆虐紐約一段,那陣仗,真的是飛車走人,天昏地暗啊。可是看完之後,感覺只有三個字—夠搞笑! 通片充滿了矯情的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和國家英雄主義。就象《天熬》〔又名《獨立日》〕一樣,美國又充當了一把地球救世主。當地球災難來臨之前,是美國科學家Jack預言了這個災難〔不過他也沒想到會這么快,呵呵〕;是Jack指導英國科學家進行災難的預測等等。更可笑的是,當美國發生氣候突變的時候,美國國家的氣候部門都不見了,沒有他們說話的份,更多的只是Jack一個人在給政府〔總統〕提建議,說情況。當然這種情況下一定少不了一個反面人物對這個科學家進行刁難,那就是副總統,也就是後來的代理總統。結局當然是反面人物失敗了,後來這個代理總統在全國人民面前說:「我錯了」。 影片忘不了表達的另一條就是對總統的歌頌。是總統信任了科學家的判斷,聽從了Jack的建議,挽救了部分國民。就象《天熬》里總統親自駕駛戰機與外星人搏鬥一樣,這里的總統也是把危險留給自己,機會讓給人民〔這一點和中國的電影何其相象?黨委書記都是愛民如子的謳歌對象?〕。當然這里的總統可沒有《天熬》里的那麼幸運,他死了,不知怎麼死的,影片沒有鏡頭表現,只說是總統的逃生隊伍遇難了,無一生還。這下可便宜了那個副總統了,呵呵。 更荒唐的是,Jack這個決定全國人民命運的科學家,在國家陷入氣候災難的時候,卻撇下國家不管了,帶著兩助手北上紐約去救他兒子Sam了。這點可跟中國電影里的科學家不一樣了,呵呵。三個人去救一個,我又看到了《拯救大兵雷恩》的影子。三個人帶著北極探險的裝備開著一輛皮卡就上路了。後來車被陷到雪裡,開不了了,三個居然徒步北上紐約。這美國政府也是的,Jack去救兒子,怎麼也得給裝備一輛大型的雪地專用車輛呀,至少是一輛悍馬呀什麼的。哎,這也怪Jack,誰叫他不和組織打招呼,擅自決定去救兒子的,而且帶走了公家的探險設備。 從這里開始,搞笑的地方就不斷出現了。先是三個人從前到後用繩子一個拴著一個,走在一個被大雪掩蓋了的購物中心大廳的玻璃屋頂上。走在最後的助手還拖著他們的裝備。可是裝備太沉了,把玻璃頂的一塊玻璃壓碎了,於是三個人就被裝備拖著往購物中心大廳里掉,很高。眼看最後一個助手已經掉下去了,第二個也馬上要掉下去了,走在頭里的Jack緊急之中,用手裡的冰鎬砸向雪地,止住了三個人的下墜!「驚險啊,不過且慢,他用冰鎬砸向雪地!?」「對呀,就象登山隊員用冰鎬砸進冰里,然後向上攀登一樣啊。」「可是他們的『雪地』就是玻璃屋頂呀!這么鋒利的冰鎬沒把玻璃砸碎?」「沒有,可能他用的是最新的高科技冰鎬吧,玻璃對它來說就象冰一下,能一下子砸進去並鉤住玻璃,而且玻璃不破裂!牛吧,美國高科技!」 於是,他們的裝備和這個倒霉的助手就這樣吊在了半空。為了減輕重量,他把身後吊著裝備的繩子割斷了,所有裝備就落到了購物中心的電梯上,摔了個七零八落。這時第二個助手正扒在那個碎了玻璃的框邊上,為了營救他們的這個倒霉的同伴,他脫了手套用兩只手撐在屋頂用來嵌玻璃的金屬框上,直到虎口被割破,鮮血直流!「等一下,他沒戴手套!?」「沒戴!」「怎麼可能?按影片的描寫,當時的氣溫不是零下30度就是零下40度。反正所有的水都凍起來了。這樣的溫度他就敢用手在戶外直接接觸金屬!?他不怕手被凍在金屬上拿不下來?」「他就是不怕,反正人家美國人身體好,整天吃牛肉,體內熱量高,零下3、40度算什麼呀?唼!」 誰知,掛在半空的助手還是太重,還不等上面的兩個人來救他,掛著他的繩子已經把第二塊玻璃壓裂了,眼看玻璃破裂,上面的兩個人也要跟他同歸於盡。無奈,他只好把掛著自己的繩子也割斷了,犧牲自己保全剩下的兩個人。就這樣剩下兩個人繼續,走!「天黑了,怎麼辦?」「沒事,搭帳篷!」「搭帳篷?」「對!北極探險用的帳篷!」「不過哪還有帳篷?他們的裝備不是掉進購物中心了嗎?」「噫,你這個,人家Jack不是還背著一個『大』包呢嗎?」「那那那個叫大大大包?只有從他頭部到腰部那麼長,叫大包?嗯,是挺大,能裝不少書,背著上學夠了。」「唼,真是的,你這個人,看電影嘛,你挑那麼多,你煩不煩呀?人家用乾坤袋總行吧!?或者人家的帳篷就能收那麼小,怎麼樣?人家是高科技,不服氣了你還?」 在冰冷漆黑的雪地里,一頂帳篷里透出了桔黃色的光,好溫暖啊。「暫停,暫停!」「怎麼了!?」「他們的帳篷就這么薄啊?零下3、40度,能禦寒嗎?」「你咋這么多事?人家就這么高科技!再說了人家不還可以生火嗎?」「哦,我懂了。他們的燃料也是高科技的,體積非常小,背在身上看不出;熱量非常高,能燒一夜燒不完的,厲害!」「不許說話了,看完再說!」「哦。」 看完了,在電影里他們一共住了兩晚上的帳篷,第二次住帳篷的鏡頭里,他們的帳篷內是黑的,可見他們沒生火。這帳篷可真是高科技呀,不說啥了。 在他們出來救Sam的這段時間,科學家的兒子Sam和他的同學也沒閑著。他們和一堆人被困在了一個圖書館里與外界失去聯系。他們那個黑人同學弄到一個破收音機在那鼓搗。警察同志走過來問他是不是該找個人來幫幫他?這小伙兒倒好,說他是三個俱樂部〔數學,象棋,還有一個什麼沒聽清〕的會員,搞得警察一臉的沒趣。真牛啊,真是天〔生蠢〕才一個!這個我們那時初中課外活動的東西,他竟然要參加三個俱樂部才會!到最後他也沒鼓搗出什麼來。我說這導演也真是的,不給人家黑兄弟一點面子,好歹讓人家弄出一個能收聽到軍用或警用頻段的內容來呀,也不枉費人家辛辛苦苦地參加了三個俱樂部。 後來其他人都不聽Sam的忠告,離開圖書館到外面的嚴寒中送死去了。剩下這6、7個人守著諾大的一個圖書館要點火取暖。「燒什麼呢?」「書啊,圖書館里有的是書。」「啊?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呀,怎麼能燒?圖書館里有那麼多木頭的桌椅書架什麼的,燒那個多好呀,還經燒。」「那怎麼行?不燒書導演就不好表現那個圖書管理員的愛書之心呀,笨!」「好嘛,趕上焚書坑儒了。敢情美國這樣的文明國家也有焚書這事啊。」 影片中最搞笑的莫過於那兩個在太空空間站里的宇航員了。看了這個電影我才知道宇航員是干什麼用的。 地面:「喂,我是休斯頓。」 宇航員:「收到。」 地面:「我們接到報告說風暴好象要過去了,你能幫我確認一下嗎?」 宇航員〔透過空間站的窗戶〕:「哇,是的耶,風暴消退了。這是我這幾天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FT,美國真是先進呀,不通過宇航員就能知道整個地球的氣候狀況,用宇航員只是來確認一下消息的正確與否。真有錢,花這么多錢建太空站就是為了這個。 最後,還要說一點讓我想不通的。幾十層樓高的海水洪峰,居然沒能把自由女神像沖倒!電影中洪峰高度到達女神像的肩膀處。我查了一下資料,女神像本身高46米,從基座算起大約100米高,到肩膀處應該至少有7、80多米吧,女神像硬是屹立不倒!看來1886年,法國送給美國這個禮物的時候,已經充分考慮了自然災害這種不可抗力的破壞,法國人厲害!不過話說回來,這神像可是美國的精神支柱呀,怎麼能倒,倒了還了得?這部電影肯定政審不通過!只有被槍斃的命! 好了,基本說完了,還有一些好萊塢傳統定式,就不說了。20世紀福克斯公司花1.25億美元就拍了這么個2個小時的搞笑片,我只能佩服再佩服了。中國電影為什麼不能走向世界,關鍵是搞笑還不夠。好在張導已經在《十面埋伏》里意識到這一點了,有所進步,有所進步,呵呵。
7. 災難電影
最經典的災難片:《龍卷風》
主演:海倫·亨特、比爾·帕克斯頓簡介:奧克拉荷馬州最大的龍卷風正在醞釀中,兩組研究龍卷風的氣象科學家正磨拳擦掌,准備解開龍卷風的奧秘。瓊哈汀率領裝備陳舊的大學研究員,和裝備先進的裘納較勁……
最難忘鏡頭:房屋被席捲而起,油罐車像孩子的玩具般吞入吐出,鋼鐵、廢木料、奶牛滿天飛,氣象學家駕著卡車追逐龍卷風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
點評:1996年,災難片突然崛起影壇。本片運用高科技手段演繹大自然無情的一面,因而掀起票房狂潮。其實,電影的故事情節簡單至極,編導除了設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主要是安排電影場面和進行電腦特技創作,以製造震憾人心的奇觀景象。
最昂貴的災難片:《泰坦尼克號》
主演: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凱特·溫絲萊特
簡介:1912年,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而沉沒,這場海難被認為是20世紀人間十大災難之一。1985年,「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遺骸在北大西洋被發現。美國探險家洛維特親自潛入海底,在船艙的牆壁上看見了一幅畫……
最難忘鏡頭:傑克和羅絲站在船頭,迎著海風做出飛翔的經典動作。
點評:本片造價2億多美元,是當時成本最昂貴的影片。它奇跡般地空前賣座使它成為好萊塢20世紀末的象徵,導演卡梅隆因此登上世界商業電影的最高峰,且名留青史。片中最打動人心的,無疑是傑克與羅絲的生死愛情。
最令人恐慌的災難片:《彗星撞地球》
主演:勞勃·杜瓦、摩根·佛里曼簡介:在弗吉尼亞里奇蒙天文實驗室里,14歲的里奧·貝德曼無意中發現了一顆不知名的彗星,後經科學家證實這是一顆能給予地球毀滅性打擊的彗星……
最難忘鏡頭:在紐約第五街的逃難場面中,2000多名演員和200頭動物一起奔跑,十分壯觀。
點評:該片帶給觀眾的恐慌與震驚是前所未有的,這將是全人類所面臨的災難。1994年7月發生在地球家門口的彗星與木星相撞的奇觀,足以讓人們相信影片中的大災難真的有可能發生。
最規范的災難片:《地火危城》
主演:湯米·李瓊斯、安妮·希奇
簡介:一次大地震使深藏在洛杉磯地下深處的火山噴發,熾熱的岩漿流向人口密集區,眼看一場城毀人亡的悲劇就要發生……
最難忘鏡頭:流動的岩漿肆意地在街道上流淌,並分別流進了地下隧道。
點評:該片簡直可以作為災難片的範本,什麼時候鋪墊,什麼時候緊張,什麼時候高潮,所有的一切規范之極,簡直可以出一本《災難電影劇本速成》了。
最具熱潮效應的災難片:《侏羅紀公園》
主演:薩姆·奈爾、勞拉·戴倫、傑夫·高德·布魯姆
簡介:葛蘭與塞特勒夫婦是研究上古動植物的科學家。一天,億萬富翁哈蒙德博士找到他們。原來哈蒙德手下的大批科學家,用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液提取出恐龍的遺傳基因,加以修補和培育繁殖,竟然將已絕跡6500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
最難忘鏡頭:恐龍逃出保護網,在公園中擇人而食。
點評:該片是當年全世界最賣座的影片,因為引進了最先進的電腦動畫科技,讓絕種億年的恐龍再度在大銀幕上復活,更因此掀起一股全球恐龍熱潮。
最改變世界的災難片:《大白鯊》主演:羅伊·謝
德、羅伯特·肖簡介:一條巨大的食人大白鯊在旅遊旺季襲擊艾米蒂島,警長授命去鏟除食人鯊,同去的還有年輕的生物學家和嗜酒的鯊魚專家,他們組成三人捕鯊小組……
最難忘鏡頭:開場時短促緊湊、步步逼人而來的主題音樂,伴隨鯊魚在月夜海灘吞噬女泳客的畫面,將懸疑驚栗片的戲劇張力推至最高峰。
點評:該片是斯皮爾伯格震驚世界的成名作,當年首映時曾嚇得不少人不敢到海灘游泳,是電影史上最賣座的災難恐怖片之一。在最新的澳洲《Empire 》雜志列出「一百部改變世界的電影」的名單中,該片躍居榜首。
最賣座的主旋律災難片:《驚濤駭浪》
主演:李幼斌、巫剛、寧靜、趙有亮、潘粵明簡介:1998年夏天,長江洪水暴漲,龍嘴灣民烷突然潰堤,林為群和代理連長等上百名官兵被洪水沖走,1萬多群眾被洪水圍困,情況萬分危急……
最難忘鏡頭:林為群因過度勞累而殉職,「魏老兵」在水下用身體堵住大堤的滲漏直至犧牲。
點評:本片以1998年抗洪救災為背景,勾勒出一批抗洪英烈的感人形象。導演翟俊傑一改「主旋律」影片的舊模式,大膽運用高科技與傳統技巧相結合的新手法,拍出震撼人心的驚險大場景,受到觀眾的交口稱贊。
最多特技鏡頭的內地災難片:《極地營救》
主演:邵兵、莫文蔚簡介:飛行員格桑在新婚前執行最後的營救任務時飛機失事,新娘項莉強忍悲痛留在未婚夫所在地西藏繼續醫生的工作。一年後,她和病人在前往古格途中遭遇泥石流,生命危在旦夕……
最難忘鏡頭:邵兵「吊」在直升機上撞向山崖的鏡頭,令所有觀眾屏息凝神。
點評:該片投資2000萬人民幣,是國內首次使用數字攝影機拍攝的影片。導演張建亞稱該片是中國一流的災難驚險片。片中泥石流、沙塵暴、雪崩等60%的場面都採用電腦特技及合成鏡頭,是國內電影史上運用特技鏡頭最多的一部電影。
〔以上內容來源:人民網〕
《海神號遇險記 》
主演:金.哈克曼 歐內斯特.博格寧 雷德.巴頓斯 卡羅爾.林利 羅迪.麥克道爾
描寫大郵輪海神號在新年前夕遭大風浪將船整個翻覆過來,船上大批乘客千方百計逃生。其中,以牧師吉恩.哈克曼為首的一組人在同心協力下越過重重障礙爬到水面上,成為少數戰勝災難的生還者。在逃亡過程中,導演羅納德.尼姆擅長於製造人性味,尤其在於於謝利.溫特斯英勇潛水的一段最為感受人,牧師舍已為人的精神亦令人敬仰,堪稱是同類作品中的高水準之作。
《彗星撞地球》
英文名稱:Deep Impact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98年
電影導演:咪咪·萊德 Mimi Leder
電影演員:
羅伯特·杜瓦爾 Robert Duvall
蒂婭·利奧尼 Téa Leoni
伊利亞·伍德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在弗吉尼亞里奇蒙天文實驗室里,14歲的里奧.貝德曼無意中發現了一顆不知名的彗星,後來經過科學家證實這竟是一顆能給予地球毀滅性打擊的彗星。這顆彗星重約500兆噸,面積相當於紐約市大小。目前它正受太陽的引力而圍繞太陽運行,如果按照它所運行的軌道,大約一年後便會與地球相撞。
為了拯救地球,政府決定派遣由前宇航員坦納船長率領的小組駕駛由美、俄聯合製造的飛船「彌塞亞」號登陸彗星,試圖用核裝置引爆彗星或使彗星偏離原來的軌道以阻止這顆災難之星。然而由於對彗星結構分析的不夠,爆炸使彗星分成大小兩塊仍繼續飛向地球,「彌塞亞」號則在行動失敗後與地球失去了聯系。隨著彗星與地球的距離越來越近,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其前進,地球雖然不會因為撞擊而消失,但撞擊所產生的海嘯與塵埃將會給地球所有的生命以致命的打擊。
為了能夠使人類生存下去,政府不得不實行了最後的「方舟」計劃,即建立一處秘密庇護所,裡面存有種子、植物、動物和少數人類的精英以便在兩年後塵埃落定再出來完成自己的重任。撞擊的日子終於到來了,第一塊小彗星以超過光的速度撞進了大西洋,傾刻之間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地被海嘯吞沒。幸運的是,「彌賽亞」號幾經波折又與地球取得了聯系,宇航員們毅然啟動核裝置,義無返顧地沖向隨後而來的大彗星塊……蒼穹劃過一片壯麗的流星雨,人類終於得救了。
《後天》
英文名稱:The Day After Tomorrow
別名:末日浩劫/末日世界/明日過後/明日之後
資源類型:HDTVRip
發行時間:2004年05月17日
電影導演:羅蘭德·艾默里克 Roland Emmerich
電影演員:伊恩·霍姆 Ian Holm
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Tamlyn Tomita
瑟拉·沃德 Sela Ward
J.P. Manoux
艾美·羅薩姆 Emmy Rossum
Russell Yuen
達什·米霍克 Dash Mihok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導 演: 羅蘭德·艾默里克 Roland Emmerich
主 演: 伊恩·霍姆 Ian Holm 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Tamlyn Tomita 瑟拉·沃德 Sela Ward J.P. Manoux 艾美·羅薩姆 Emmy Rossum Russell Yuen 達什·米霍克 Dash Mihok
上 映: 2004年05月17日 ( 墨西哥 )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法語 日語
評 分: 6.2/10( 21444票 )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 長: 124 分鍾
類 型: 劇情 科幻 驚秫 冒險 動作
分 級: 阿根廷:13 德國:12 智利:TE 葡萄牙:M/12 澳大利亞:M 挪威:11 瑞典:11 加拿大:PG 美國:PG-13 瑞士:12
字 幕: 射手網提供中/英文字幕 點擊打開
劇情簡介:
《末日浩劫》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傑克·霍爾博士於是急告美國副總統宣布北緯30度以南全美民眾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該線以北民眾要盡量保暖。
而就在此時,霍爾博士得知兒子山姆(傑克·吉倫荷飾)隻身前往紐約去營救女友,於是決定冒險前進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這時候災難從紐約開始,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摧毀。突然間,地鐵隧道里湧出狂暴不止的洶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開始了。
當鏡頭再次回到美國時,那些僥幸生還的美國人都逃往墨西哥,請求進入那裡的難民營。影片末尾處美國總統不得不嘆息承認道,他所奉行的氣候政策是一次巨大的敗筆。
2002年7月,福克斯公司打敗了派拉蒙、夢工場、環球和華納兄弟等強敵,終於搶得《末日世界》的電影拍攝權,並邀得艾默里克(《獨立日》、《酷斯拉》)這位擅長科幻災難題材的導演,同時將1億美元的支票交到他手上。本片原定今年夏天上映,但由於特技場面的製作難度太大,製作周期不得不延長,成為明年暑期的鳴鑼大片。奎德扮演名為霍爾的古氣候學教授,而他所要解決的難題比他以往面臨的問題要困難得多:解救冰凍的地球。
<< 天崩地裂 >>
英文片名: Dante's Peak
主要演員:皮爾斯·布魯斯南、琳達·漢密爾頓、..
出品日期: 1997-02-07
研究火山的科學家哈里在工作中痛失愛妻,四年後他又受命去但丁峰進行地震測試。他測試的結果是火山存在異常活動,有噴發的跡象。但他發出警告的意見為上司所阻。但丁峰小鎮的鎮長瑞切爾是個單身母親,她正准備組織一個慶祝活動,因為小鎮剛剛獲得一個全美最佳居住環境獎。在這種背景下,誰也不願相信火山即將噴發的事實。但是哈里秉承科學家的良心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就在疏散工作正在進行的時候,火山爆發了。驚慌的人們紛紛逃離,但瑞切爾卻要逆流而上去尋找她的女兒,哈里勇敢地挺身而出,駕車向山上開去…… 迅雷電影都可以下載
8. 有個災難片叫什麼
叫《後天》(又名《末日浩劫》、《明日之後》)
英文片名:《The Day After Tomorrow》
導 演:羅蘭德-艾默里克 Roland Emmerich
領銜主演: 丹尼斯-奎德 傑克-吉倫荷
發行公司: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
中影發行集團公司 華夏電影發行公司
上映日期:2004年5月28日(全球同步上映)
片長:124分鍾
分級: USA:PG-13
劇情簡介:
《後天》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
《後天》最大的看點就是那些精彩的自然災難畫面,它力圖展現和說明的是:如果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勢必會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重大災難,這無疑是一個有著十分現實危機感的大背景。
9. 末日浩劫的電影劇情
世界處於極速扭轉的狀態,史無前例的浩劫迅速席捲全球。是輻射還是霧霾或者是陽光、毒氣,沒有人能猜測出是什麼物質在悄無聲息中控制著整個世界,憑空出來的一道無形屏障隔絕著人們與外部世界。離開建築物的庇護,扼喉般的窒息就會導致人們以慘烈的姿態死亡。淪陷的城市遍布屍體,蕭索的街道只有車輛的殘骸和動物的足跡。人們為了求生,只能躲避在混亂不堪的地下鐵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為了所剩不多的食物展開殺戮搶奪。人心惶惶之際,意外打通的一條地下線路成了希望的突破口,馬爾克和恩里克毅然決定一起走上沖破魔障之路,帶領人類逃離令人不寒而慄的末日枷鎖。
10. 末日浩劫和後天是不是同一部片子
是同一個片 不過還有一個名字差不多也叫世界末日 布魯斯威力斯主演的就是樓上的說關於彗星撞地球(不是另一個叫《彗星撞地球》的電影哈)的事。。是98年的好賴物經典
《世界末日》Armageddon 又名《絕世天劫》《大決戰》
導演:麥克·貝
主演:布魯斯·威利斯
本·阿弗萊克
麗芙·泰勒
影片類型:科幻、動作
出品公司:試金石影業
上映日期:1998年7月1日
推薦理由:打井工人拯救世界 末日大片票房奇跡
本周天堂影院放映《世界末日》,又名《絕世天劫》《大決戰》。導演:麥克·貝,主演:硬漢布魯斯·威利斯,本·阿弗萊克,利芙·泰勒。影片類型,科幻,動作,出品公司,試金石影業,首映日期,1998年7月1日。推薦理由:打井工人上天拯救世界,布魯斯·威利斯帶隊奉獻情節和畫面都緊張刺激的末日大片。
休斯頓,美國太空總署。空間站的太空人正在執行外太空設備的修理任務,地面的工作人員也都穿梭忙碌著。就在一切看起來都相當順利的時候,意外突然發生了。
空間站突然之間被摧毀,與地面失去了一切聯系。工作人員們焦急的尋找事故原因,正在所有的人忙亂做一團的時候,雷達顯示,不明物體正在向紐約飛去。
紐約受到致命的傷害,休斯敦太空總署得出了結論,這是一場大規模的隕石雨,破壞力極大。更讓眾人一籌莫展的是,太空望遠鏡傳回的最新照片表明:一顆直徑有德州大小的隕石正向地球飛來,18天後將撞擊地球。
美國總統也得知了消息,他要求向全世界封鎖信息,同時下令太空總署盡快找到解決世界危機的辦法。太空總署負責人楚門集合麾下科學家們緊急研究對策,他們制定了唯一的解決方案:讓飛船在隕石上著陸,並讓專業人員在隕石上鑽一個800米深的洞,放入核彈,炸碎它並改變它的飛行軌道。
完成這項任務首先必須找到經驗豐富而技術過硬的鑽探人員,楚門向總統、軍方及太空總署推薦了他的好友,油田鑽探師哈里。
南中國海上,哈里正在自己經營的油田上邊指揮工人作業,邊用高爾夫球對付著當地抵抗油田開采者的抗議。百忙之中,哈里發現最得力的手下阿吉不見了蹤影。在阿吉的小屋,哈里發現了阿吉和女兒的秘密。怒火中燒的哈里,拔出火槍對准了這個從小在自己身邊長大的小子。而父親的莽撞行為,則招致來女兒格麗絲的不滿,從小失去母親的她抱怨父親對自己的冷落,更揚言要離開油田。
就在父女對峙時,來自軍方的直升機降落在油田平台上,他們邀請哈里前往太空總署,出發時,哈里帶上格麗絲同行。
在太空總署,哈里見到了久違的楚門。楚門向哈里和盤托出了隕石飛向地球的情況。同時,他也告訴哈里,希望他能接受前往隕石的任務,執行在隕石上鑽洞、安放核彈炸毀隕石的使命。
事關人類的生存與安危,哈里義無返顧的接受了委派,但是,擁有精銳太空人的太空總署卻沒有合格的鑽探人員,為了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哈里提出帶領自己的手下登陸隕石的要求。於是,各懷絕活的大熊、麥克斯、色狼、奧斯卡,還有阿吉等哈里最得力的干將們都被召到了太空總署。
故事發展到此處,所有主要角色都已出場。三位主角布魯斯·威利斯、本·阿弗萊克和利芙·泰勒,更是帶來了一出精彩的油田家庭戰爭。本·阿弗萊克和利芙·泰勒在拍攝《世界末日》時,都還是好萊塢的新面孔。小本剛剛憑借《心靈捕手》獲得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殊榮,《世界末日》的導演麥克·貝把這顆未來之星招到麾下,希望把他鍛煉成好萊塢的新一代硬漢。飾演小本的女朋友、布魯斯·威利斯女兒的利芙·泰勒那時不過21歲,《世界末日》是她拍攝的第三部影片,那時她可能還沒想到,她的清秀出演為她鋪就了通往《指環王》的路。而《世界末日》的第一主角布魯斯·威利斯,當年為了成功塑造末世英雄形象,整整投入了七個多月的心血在這部電影上,《世界末日》也因此成為布魯斯·威利斯個人動作片生涯的代表作。
哈里和他的手下們在太空總署接受了為期12天的太空飛行訓練,就肩負著拯救人類的使命,分別登上名為「自由號」和「獨立號」的飛船,飛向了神秘莫測的外太空。
鑽探小組的第一站是外太空的前蘇聯空間站,在這里他們要為兩艘飛船補充燃料。前蘇聯空間站設備零件老化,補充燃料的過程中,發生了泄露事故。
阿吉死裡逃生,和空間站的太空人勒夫在空間站爆炸的前一刻登上迅速起航的太空船。逃過一劫的太空船繼續向月球進發,他們將進入月球軌道,繞到月球的背後,登陸隕石。
就在小組人員准備著陸時,更大的麻煩來了。外太空的浮石亂流嚴重影響到飛船的航行。獨立號的主推動器被浮石摧毀,兩位飛船駕駛員在強大的氣流沖擊下被拋出飛船,而包括AJ、大熊在內的「獨立號」鑽探小組成員生死未卜。
自由號躲過浮石的襲擊,但是降落地點偏離預定地點26里,鑽探小組不得不在堅固的鐵氧層上開鑿800米的深洞。很快他們就發現,這項任務艱難的不可思議。
特殊鑽頭已經破損,變速器也被鑽爆,而隕石上的洞只打了不過百米。哈里返回飛船更換變速器,卻發現飛船駕駛員夏普上校正在聯絡休斯頓總部。由於隕石運動無常,指揮中心很可能在12分鍾後無法對核彈進行無線電遙控指揮,軍方執行總統命令,提前引爆核彈。而此時,鑽探小組的色狼和馬克思還在隕石上工作,他們根本無法在飛船起航前趕回。
為了對小組成員的生命負責,哈里堅決要求夏普上校終止引爆核彈,他向夏普保證一定能在預定時間挖到800米。
鑽探工作再度開始,而令哈里更感欣慰的是,阿吉和大熊並沒有死,他們躲在飛船的儲藏倉里得以保全性命,並駕駛著太空行走器來和哈里會合。
此時,太空總署啟動了前蘇聯空間站的無線電指揮系統,引爆程序也恢復正常。等待在這里的格麗絲得知父親和男友都安然無恙,不禁長舒了一口氣。
有了最得力的助手阿吉幫忙,哈里的鑽探工作進行的異常順利,800米的深度很快就完成了。但是由於鑽探過深,隕石上的天然氣被引爆,活動頻繁的隕石開始爆發。
風暴過後,哈里和他的隊友們發現了一件令人喪氣的事,引爆核彈的遙控器失靈了。 要完成任務,唯一的辦法是留下一人,摁下引爆裝置按鈕。雖然哈里要求自己留下,但是最後大家決定以更公平的方式決定命運。
留下的那根簽被阿吉抽到。阿吉告別了大家,哈里提出為他送行,而就在阿吉拉開艙門走下飛船的一剎那,哈里拔掉了阿吉的氧氣管,並把他推回了飛船。哈里隻身留在隕石上,看著飛船的漸漸遠去,哈里通過衛星與女兒作了最後的告別。
布魯斯·威利斯在《世界末日》中成功的塑造了拯救人類的末世英雄哈里,雖然這種英雄形象在好萊塢製作中比比皆是,但是曾經執導過《勇闖奪命島》的導演麥克·貝別具匠心,賦予了布魯斯·威利斯更多溫情色彩,令拯救人類的大英雄充滿了人情味,這在當時的科幻動作片中並不多見。正因如此,《世界末日》和硬漢布魯斯·威利斯在當時贏得了不少女性觀眾的青睞。
《後天》即
《末日浩劫》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傑克·霍爾博士於是急告美國副總統宣布北緯30度以南全美民眾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該線以北民眾要盡量保暖。而就在此時,霍爾博士得知兒子山姆(傑克·吉倫荷飾)隻身前往紐約去營救女友,於是決定冒險前進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這時候災難從紐約開始,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摧毀。突然間,地鐵隧道里湧出狂暴不止的洶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開始了。當鏡頭再次回到美國時,那些僥幸生還的美國人都逃往墨西哥,請求進入那裡的難民營。影片末尾處美國總統不得不嘆息承認道,他所奉行的氣候政策是一次巨大的敗筆。
這是曾以《ID4星際終結者》寫下四億票房的名導羅蘭·艾默里克的全新巨作。全片將有大量頂尖特效,呈現撲天蓋地的自然威脅,並細密交織父子及男女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感,大手筆的運用將給觀眾留下強烈的刺激。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強烈抨擊了美國政府及總統布希推行的環保政策。導演艾默里克對美國總統批評起來可謂毫不留情。他認為,美國人民在環保方面早就走在了政府前面。可惜的是4年前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戈爾敗在布希的手下,否則戈爾這個具有極強環保思想的人領導美國的話,今年的世界就不會是現在這副樣子。艾默里克說,他希望通過他的電影讓觀眾注意到地表升溫的現象,注意到它將帶來怎樣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