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享利四世電影

法國享利四世電影

發布時間:2021-07-15 17:33:22

『壹』 這張圖片什麼電影里的

瑪戈皇後 La reine Margot(1994)

海報即是此圖,影片改編自大仲馬的名著,榮獲1994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伊莎貝爾·阿佳妮)和評委會大獎,1995年凱撒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和最佳服裝設計等多項大獎。

劇情介紹
法國影壇的宮闈巨制。

十六世紀後半葉,法國處於「胡格諾戰爭」時期,天主教和新教殘酷戰爭不斷。而宮廷內部也奢華淫靡,腐敗不堪。母後凱瑟琳是家族領袖,為了平息連年內戰而將信奉天主教的瑪爾戈許配給教徒的首領納瓦爾國王亨利(Daniel Auteuil 丹尼爾·奧德耶 飾)。1572年8月24日,婚禮在巴黎隆重舉行。正當人們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時。凱瑟琳皇後(Virna Lisi 飾)卻下達命令,發動了一場針對新教徒的血腥大屠殺,即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慘案——「聖巴托羅繆之夜」……

後來又經過數年戰亂,瑪格麗特的兄長們全都死於非命,而她的丈夫則意外地繼承了法國王位,成為了波旁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四世,瑪格麗特也從法國公主變成了法國王後,史稱瑪格麗特王後。

『貳』 巴爾扎克和雨果作品有哪些被拍成電影

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年):伏爾泰原名弗蘭蘇阿,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他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父親是法律公證人,希望他將來做個法官,但他對文學發生興趣,後來成了一名文人。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一親身感安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他深刻地;預見到革命必然到來,他對朋友說:「我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種子,盡管我自己未必成為革命的見證人,但它是必然要到來的。」

伏爾泰才思敏捷,一多才多藝。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語言和諷刺的筆調而聞名。他說:「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諷刺封建專制主義而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書被列為禁書,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國門。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國,對英國資產階級的政治、文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研究英國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

伏爾泰寫過大量文學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詩《亨利亞德》、《奧爾良少女》,悲劇《歐第伯》、喜劇《放盪的兒子》,哲理小說《老實人》。他又寫過不少歷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時代》、《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等。在哲學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學辭典》、《形而上學論》、(4牛頓哲學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響的一本書是《哲學通信》被人稱為「投向舊制度的第一顆炸彈。

伏爾泰非凡的才智,銳利的思想以及他對黑暗的封建專制主義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間享有崇高的聲望。統治者也念利用他。路易十五請他當過宮廷史官,普魯土國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為上賓,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見過也,但最終都由他的叛逆由思想而不歡而散。痛苦的經歷使他決心不再與任何君王往來。

伏爾泰尖刻地抨擊夫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他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狂熱作斗爭,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還有一些人從遠處痛罵他。」不過伏爾泰並不是一個無神論者,而縣一個自然神論者。他認為要統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說「即使沒有上帝;也要造出一個上帝來」。

伏爾泰信奉自然權利說,認為「人們本質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權利」。』他主張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認為財產權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理想化了,認為最理想的是由「開明」的君主按哲學家的意見來治理國家。在哲學上,他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肯定認識采源於感覺經驗,但他又認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動者他對勞動人民是十分鄙視的,認為他們只能幹粗活,不能思考,說「當庶民都思考時,那一切都完了」。

伏爾泰作為資產階級思想家,在他的各個方面都有局限性,這是毫不奇怪的。因為在他的身上也深深地打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不過他在反封建的啟蒙運動中作出的巨大的貢獻,還是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

伏爾泰的文學觀點和趣味,基本上承襲17世紀古典主義的余風,主要表現在詩歌和悲劇創作上。他的史詩《亨利亞德》(1728)以法國16世紀宗教戰爭為題材,寫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內戰中取得勝利後登基為王,頒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詩中的亨利四世被當做開明君主的榜樣來歌頌。伏爾泰的哲理詩說理透徹,諷刺詩機智冷雋,有獨到之處。伏爾泰畢生主要從事戲劇創作,先後寫了50多部劇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劇。伏爾泰的文學作品中最有價值的是哲理小說。這是他開創的一種新體裁,用戲謔的筆調講述荒誕不經的故事,影射和諷刺現實,闡明深刻的哲理。

伏爾泰晚年定居在法國和瑞士邊境的費爾奈庄園。

其間,法國發生宗教上的派性斗爭,造成大批逃亡者。伏爾泰在自己的庄園內,先後收留過上百戶難民。他還多次打抱不平,替窮苦人伸張正義,平反冤案。影響最大的一次,莫過於卡拉事件。

1761年10月13日,圖盧茲市菲拉蒂埃街的一個住家發生了一場可怕的悲劇。這家的主人讓·卡拉是頗受人尊敬的胡格諾派的商人。當天深夜,讓·卡拉發現長子馬克—安東尼在店鋪懸梁自盡,一時全家慌了手腳,母親失聲痛哭,驚動四鄰。突然,在圍觀的人群中有人說道:「馬克—安東尼是被他父母殺死的,因為他選擇了天主教。」天主教與新教經歷了16世紀的宗教戰爭,至今已有兩百多年,但對立依然十分尖銳。圖盧茲一位法官聞訊趕來,一不調查,二不審訊,甚至連現場也沒看上一眼,便將「謀殺」事件那天晚上在家的人全部拘捕歸案。馬克·安東尼為什麼自殺?原來,這位28歲的青年曾學過法律,一心想當律師,但因無法弄到天主教徒的證明書,被迫從事商業。他想從父親那兒得到一筆錢作生意,遭父親拒絕,失望之餘,天天上咖啡館借酒澆愁,後因債務纏身,更覺前途渺茫,一念之差便尋了短見。頭發斑白、年近古稀的老人怎能弔死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謀殺」之罪顯然難以成立。檢察官迪庫大義凜然,出庭替老卡拉辯護,卻被停職三個月。律師絮德爾想闡明事實真相,但陷入狂熱興奮中的法官卻不屑一聽,反倒認為這位律師無能。審判長濫施權力,逼迫卡拉供出同謀,卡拉義正辭嚴,斷然地說:「既然沒有犯罪,何來同謀?」1762年3月10日,法庭不顧一切無罪的證據,粗暴地判決卡拉車裂之刑。臨刑前,老卡拉悲憤地說:「我已經說明真相,我死得無辜……」事發不久,伏爾泰便聽到各種傳聞。他對教會歷來持懷疑態度,認為無論天主教還是新教,都是無恥之徒。卡拉老漢的悲慘遭遇,激起了他對教會和司法當局的無比憤慨,他決心為維護人的尊嚴、為爭取信仰自由而奮斗。他通過各種渠道,沉著冷靜地親自調查和搜集證據,並將被流放到日內瓦的卡拉的兩個兒子召到費爾奈,根據他們兩人提供的詳情和從過往旅客中聽到的反映加以比較,從而對整個事件作出個人的判斷。其間,他發表了卡拉兩兄弟的口供,寫了揭露這起慘無人道的冤案的小冊子,並為卡拉太太提供一切費用,把她接到巴黎,以引起輿論的注意。1763年2月3日,伏爾泰親自寫了上訴書,作出「我敢肯定這家人無辜」的結論。3月7日,樞密院下令重審此案,蒙受不白之冤的卡拉老漢及其一家終於得到昭雪。

這年年底,伏爾泰發表了著名的《論宗教寬容》,猛烈抨擊反動教會的宗教迫害和專制政體草菅人命的黑暗現象,闡述了他的理想主義和唯物主義思想。

嗣後,他還曾為同樣遭到教會迫害的一位19歲的騎士拉巴爾和一位年過半百的風水先生西爾旺奔走呼號,並使這兩起冤案終於得到平反。

在整個晚年,伏爾泰以更加旺盛的鬥志從事大量的創作,先後為《網路全書》撰寫了613條辭目,並於1764年匯編成冊,以「哲學辭典」為題公開發表。此外,他還出版了哲理小說《查第格》《天真漢》,歷史著作《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羅斯史》和《論議會》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費爾奈定居期間,他一直與歐洲各國的各階層人士保持頻繁通信。據統計,僅保存下來的伏爾泰的信件就有一萬多封,和他通信的計七百人之多。他利用這種方式,跟通信者討論各種社會問題,宣傳他反專制反教會的啟蒙思想。伏爾泰所作的不倦斗爭,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的名字響徹整個歐洲的上空,不少社會名流慕名而來費爾奈求見。費爾奈成了歐洲輿論的中心,當時的進步人士尊稱伏爾泰為「費爾奈教長。」

1778年2月,84歲高齡的伏爾泰回到闊別28年的巴黎。消息一傳開,全城都轟動起來。一些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年輕人更是欣喜若狂,紛紛涌到他的下榻處,使周圍的街道擠得水泄不通。婦女們趁他經過時,偷偷地從他的皮衣上拔下一兩根毛,當做聖物保存。

到了巴黎,伏爾泰因過於激動,加之尿毒症發作,被迫卧床。但他仍然堅持口述最後一部五幕詩體悲劇《伊雷娜》。劇本雖寫得平平,但演出時,巴黎和凡爾賽反應都十分強烈。王後出席了演出,伏爾泰也拖著病體臨場領略這最後的榮譽和幸福。

教會人士心懷鬼胎,想利用伏爾泰的威望抬高自己的身價,因此趁伏爾泰病篤之機,企圖從中撈點油水。

一天,一個神甫鬼鬼祟祟地竄入伏爾泰的病房,要求伏爾泰作臨終懺悔。伏爾泰雖然不是無神論者,而是自然神論者,但他一貫與教會勢不兩立。他深知這位神甫的來意,毫不客氣地把他打發走了。

沒過幾天,又有一位叫莫雷的修道院長重演故伎。伏爾泰一見他進來,便問:

「神甫,您從何處來?」

「啊,先生,我從上帝那裡來!」

「真的?您能給我出示上帝的詔書嗎?」

伏爾泰雖重病在身,但仍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他特有的辛辣諷刺,無情地揭露這些「披著僧衣的豺狼」的丑惡嘴臉。

5月12日,伏爾泰不住咯血,體溫急劇上升,黎塞留公爵不忍看到自己的老朋友這般受苦,給他送來了阿片酊。伏爾泰糊里糊塗,竟把這種葯效顯著的鎮靜劑全喝下去了。三個神甫趁他昏迷之際闖了進來,待他稍為清醒後,問他是否承認基督的神聖。伏爾泰在《哲學辭典》中本來已作了否定的回答,一聽見「基督」「神聖」這兩個字眼,他勃然大怒,做了個驚人的動作撐起病體,憤然地推了神甫一把,說:「讓我安靜地死去吧」。

1778年5月30日晚上11時,伏爾泰與世長辭。反動教會對這位褻瀆宗教的宿敵恨之入骨,下令連夜將他的屍體運出巴黎,棄之荒冢。

可是,伏爾泰在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中的功績是抹殺不了的。他大半生被公認為人民的領袖和導師。他的思想和學說將教育好幾代人,為反封建斗爭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武裝了法國人民的頭腦。

在資產階級大革命後,伏爾泰的骨骸被移葬到偉人公墓。
===========================================================================================
啟蒙運動是18世紀西方資產階級繼文藝復興之後所進行的第二次反對教會神權和封建專制的文化運動,追求政治和學術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學技術,把理性推崇為思想和行為的基礎。「啟蒙」一詞,德語為Aufkl�rung,英語為Enlightenment,意為啟迪,在啟蒙運動中引申為用近代哲學和文藝的文化知識的光輝照亮被教會和貴族專制的迷信與欺騙所造成的愚昧落後的社會,恢復理性的權威。啟蒙運動不僅在文化部門展開,同時也涉及經濟、政治、法律、科學、哲學乃至社會制度和社會風尚等各個方面。

啟蒙運動發生在法國路易十四逝世之後,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之前。文藝復興雖然從13、14世紀到15、16世紀已將反對教會和封建統治的斗爭進行了三、四百年,但是基督教會和封建貴族在歐洲統治了千餘年,根深蒂固;當時工商業還沒有大規模地發展,資產階級還處於無權地位,力量薄弱,沒有徹底的革命性,容易和反動勢力妥協。西歐各國社會發展很不平衡。法國在17世紀處在所謂「偉大世紀」即路易十四的世紀,也是封建貴族和教會高級僧侶聯合專制的勢力最盛的世紀。資產階級和平民合為「第三等級」,還處於無權地位。文化和教育完全掌握在天主教的耶穌會僧侶手裡,獨尊《聖經》和少數拉丁古典著作。一般民眾處於相當愚昧的狀態。這就是啟蒙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

18世紀,經濟和政治的形勢開始有很大的轉變。法國和英國隔海相望,法國比英國在經濟和政治方面落後了一個世紀。英國已擁有海上霸權,工商業發達;資產階級已走上政治舞台,開始進行產業革命;工人階級日漸活躍;政治上興起憲章運動,奠定了議會民主制基礎。文學上在莎士比亞之後出現了理查遜和斯特恩等人的以市民為主人公的新型小說。法國網路全書派領袖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等曾留居英國。他們與英國經驗派哲學家洛克和休謨等人結下親密的友誼。他們都欣賞英國的三權鼎立和議會民主制。啟蒙思想家狄德羅編纂法國《網路全書》(即《網路全書,或科學、藝術與手工藝大詞典》)曾受到英國張伯斯主編的傳播近代哲學科學知識的《網路全書》的啟發。

在法國網路全書派活動的20年中,他們一直不斷地受到反動勢力的反擊和迫害,有些人被關進監獄,有些人被迫流亡到國外。網路全書被禁止發行,或被燒毀。當時檢察官在最高法院對網路全書派進行公訴中提出的罪名是「他們形成一個集團,為著擁護唯物主義,摧毀宗教,鼓吹獨立自由和敗壞風俗」。但網路全書終於在1772年問世。1789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大革命。網路全書派領袖之一孔多塞參加了這次革命,被選入革命政府任法院議員,革命中兩次「人權宣言」都宣布人權是人類自然的(即生而就有的)權利,包括「平等、自由、安全和財產」四大項,體現了網路全書派的理想。由此可見,啟蒙運動為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備。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的引論中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就其理論形式來說,它起初表現為18世紀法國偉大啟蒙學者所提出的各種原則的進一步的、似乎更徹底的發展」。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l802~1885)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身世】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說 。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慾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鍾人,相貌奇醜無比的伽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伽西莫多。他把敲鍾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伽西莫多喝。

敲鍾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伽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慾,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伽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屍體也死去了。

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斗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流亡期間,雨果一直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的斗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l802~1885)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身世】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說 。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慾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鍾人,相貌奇醜無比的伽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伽西莫多。他把敲鍾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伽西莫多喝。

敲鍾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伽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慾,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伽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屍體也死去了。

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斗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流亡期間,雨果一直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的斗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主要作品】

1827: 《克倫威爾》(Cromwell) (劇本)
1829:《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詩)
1830:《歐那尼》 (Hernani) (戲本)
1831:《鍾樓怪人》(即《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小說)
1838:《呂布拉》(Ruy Blas) (劇本)
1853:《懲罰集》 (les Chatiments) (詩)
1856:《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詩)
1862:《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說)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說)
1859-1883:《世紀傳說》(la Legende des siecles) (詩)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說)

『叄』 請問這是哪一部電影的,謝謝~~~

《瑪戈皇後》,伊莎貝爾 阿佳妮主演
法國影壇的宮闈巨制。
十六世紀後半葉,法國處於「胡格諾戰爭」時期,天主教和新教殘酷戰爭不斷。而宮廷內部也奢華淫靡,腐敗不堪。母後凱瑟琳是家族領袖,為了平息連年內戰而將信奉天主教的瑪爾戈許配給教徒的首領納瓦爾國王亨利(Daniel Auteuil 丹尼爾·奧德耶 飾)。1572年8月24日,婚禮在巴黎隆重舉行。正當人們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時。凱瑟琳皇後(Virna Lisi 飾)卻下達命令,發動了一場針對新教徒的血腥大屠殺,即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慘案——「聖巴托羅繆之夜」……
後來又經過數年戰亂,瑪格麗特的兄長們全都死於非命,而她的丈夫則意外地繼承了法國王位,成為了波旁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四世,瑪格麗特也從法國公主變成了法國王後,史稱瑪格麗特王後。
影片改編自大仲馬的名著,榮獲1994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伊莎貝爾·阿佳妮)和評委會大獎,1995年凱撒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和最佳服裝設計等多項大獎。

『肆』 亨利四世高清完整版電影

[迅雷下載www.XunBo.Cc]亨利四世BD1280高清中英雙字.rmvb

『伍』 介紹一些背景是17.18世紀英國、法國、荷蘭的電影,最好是皇室的。

背景是17.18世紀英國、法國、荷蘭的電影有:法國的《聖誕快樂》、《戲夢巴黎》、《瑪戈皇後》、《埃及任務》、《勇敢的心》、《玫瑰人生》《阿黛拉的非凡冒險》、《安娜.卡列尼娜》等;英國電影有:《傲慢與偏見》、《桂河大橋》、《英國病人》、《諾丁山》、《亨利四世》等;荷蘭的電影有《我的女王卡洛》、《黑皮書》、《戰爭中的冬天》、《暴風雨》等

『陸』 有哪些外國電影好看,最好是西方宮廷的,好的懸賞五十分

《羅馬假日》
《公主日記》
《鐵面王子》
《Marie-Antoinette 》這個比較新。
《真假公主》
《Ella Enchanted》這個帶點兒童話
《小公主》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宮廷戲,但是特別感人。
《格林兄弟》這個是帶點兒童話的那種宮廷,裡面的壞王後是個大美女……
《埃及艷後》雖然有人說是爛片……但是……也有人說好看……樓主自己鑒定吧
《亨利四世》《哈姆雷特》這個聽上去有點雷人,但是還是挺經典的……
《勇敢的心》這個巨經典啊巨經典……
《彼得大帝》這是俄羅斯的……
《亞歷山大大帝》也是……罵的人也有,喜歡的人也有……
《拿破崙情史》
《溫莎行動計劃》
《瑪戈皇後》這是個大美女演的……
《Marquis》蘇菲·瑪索的……也是……美女……
《國王與小鳥》
《王子與歌女》
《安娜與國王》有不同的版本
《Kate and Leopard》這個是個穿越的,是Meg Ryan 和Hugh Jackman 合演的……

『柒』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怎麼樣

是的你沒看錯,Henry IV, 新王雖已登基,我的敬意歸於舊王。鐵叔用一場偉大的表演為本片正名,什麼小王子老流氓統統靠邊站,看清楚本片名為《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一出場我的心就揪緊了,那樣疲倦的面容和蹣跚的腳步,不復上部中的英武威儀。強敵窺伺在側,境內叛臣四起,王儲浪盪無行不堪重任,更要緊的是,他的良心自篡位弒君以來只怕未有片刻安寧。在下部中,亨利四世終於不堪俗世和靈魂的雙重負荷,一代梟雄君王走上了他的末路。 鐵叔的演繹臻於化境,我簡直不知從何贊起。妙到顛毫的肢體語言、深沉廣博的氣場、精微細膩的細微表情和眼神流轉、無比深厚的台詞功底,無一不令人贊嘆。亨利深夜無寐,在陰冷空曠的王宮中逡巡,喃喃低語那一幕是本片我第一次看哭。鐵叔蹣跚踱步,周身縈繞著蕭索冷清孤寂的氣場,蒼老的手指輕撫王座,吐出無奈自嘲的語言,鐵叔的這幕獨角戲在我看來是不遜於高潮部分的父子對峙及訣別。 不知道是不是我一個人的錯覺,我覺得在鐵叔演繹下,沉痾纏身的亨利四世有點微妙的孩子氣。執拗得像個孩子,眼神里偶有一閃而過的驚惶和無助。他的朝臣和他說話也總有一點點哄勸的味道,就像遷就自家一位不大講理的老人。這種感覺對我而言是大殺器,莫名地戳心戳肺戳淚點…… 至於父子對峙的那場戲,我沒有太多的語言可以形容,只能說鐵叔的表演堪稱神跡降臨。我最近一次看到老戲骨rock me to my core級別的震撼表演還是Anthony Hopkins爺爺在Amistad中的法庭陳述一幕。演對手戲的抖森也頂住壓力,發揮了應有的水準。在王座上時眼神里的哀慟、驚見以為已死父親重新出現的驚惶、面對父親的斥責無力辯駁的委屈無助都可圈可點。看了一下評論,有很多說抖森完全被比下去了,我只能說用鐵叔這一幕的表現作為演技標准來要求抖森簡直可以算是對這年輕人的肯定。我個人覺得抖森的情感和動作神情都把握得很好,更關鍵的,和鐵叔的互動契合流暢,使得這一幕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場面上並沒有徹底一邊倒的失衡感。 我對抖森在本片中的演技最大的不滿其實來自前一幕Hal在父親病榻前的獨白。我不清楚是導演的意圖還是演員自己的發揮,在我看來這段獨白無論語氣還是神情都太平淡了。這里暴露出抖森演技上的一個短板,當他需要用平和內斂的台詞和盡量少的肢體語言來表現人物內心時,他的表演尚欠深度,缺乏感染力。比如這場戲,Hal在父親床前不能高聲說話並不代表當時他的內心沒有五內如焚翻江倒海,但他的表演沒能引起我的共鳴。偉大的演員就像冰山,朴實的詞句平緩的語氣起伏和簡單的動作是水面上的一角,但他們總能讓觀眾窺見冰山的另外八分之七,蘊含在角色表象之下的深厚情感,這就是表演的魔力,抖森還差得遠啊。 抖森另一個近來開始受到詬病的不足是台詞功力。我看到不少人覺得Hollow Crown系列裡他的台詞弱於他人。上下兩部我都仔細看了三遍,也或多或少有類似的感覺。按理在RADA學習戲劇的他台詞功底不應該僅止於此,重聽Othello後我可以肯定本片中他沒有發揮出最佳水準。有深厚戲劇功底的演員常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電影中的表演留有過重的戲劇痕跡,我不知道抖森是不是有意在削弱這種痕跡而矯枉過正,但要達到力度、美感、協調性的完美平衡談何容易,當前他還是應該專注於如何讓台詞更有張力才是。至於收放自如,那是再上一個台階再考慮不遲的事。 愛之深責之切,我是真的很喜歡抖森,對作為演員的他有很高的期許,難免求全責備。抖森在他這一代年輕演員中算是起點相當高的,但以目前來看,和前輩的差距非一日之功可以彌補,想成為偉大的演員談何容易,不能單靠過人的天賦,更重要的是年深日久的不斷錘煉沉澱內涵,才能煅造出收放自如的完美演技。抖森若想與他的偶像Daniel Day-Lewis比肩,必定要付出極大的艱辛和努力。眼下才僅僅是開始,將來他面對的挑戰會一個比一個嚴峻,評論也將逐漸由對新人的鼓勵轉為挑剔苛刻甚至質疑。當然,這對於頭腦清醒意志堅定的演員來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相信抖森也會欣然接受,有則改之。

『捌』 國王萬歲用法語怎麼說(不是vive la roi)

Vive le roi de France.這是在法國電影裡面的意思是法國國王萬歲。

雙語例句
1、爺爺說他們那個年代。誰考試不會答。就答說毛主席萬歲。沒人敢打叉。
1, mon grand - père dit à l'époque.L'examen qui ne répondra pas.Il dit vive le Président Mao.Personne n'a osé de croix.
2、憂郁萬歲,這是人生歡樂的陰沉的母親。
2, la dépression Hourra, c'est la mère de sinistre de la vie de joie.
3、琅琊風骨,開宗立派傳衣缽。六朝江左風流歇,萬歲通天,摹得諸王帖。書法宋元猶挺拔,明清兩代幾中輟。古人遺墨千秋訣,何幸如今此處看陳列。
3, Langya style son rippa l'enveloppe.Jiang Xie six dynasties romantique, le ciel, vive, og dois tous les rois de la poste.La calligraphie et la chanson de Juda, Ming et Qing Dynasties quelques ignare.Les anciens Yimo Chiaki tactique, 何幸 maintenant regarder d'ici.
4、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4, vive le Piémont Chu chui autour de la maison, bouilloire simplement Peng.

『玖』 求電影推薦。有關亨利四世到伊麗莎白二世這段歷史的電影或者紀錄片。

《國王的演講》算不算?講喬治六世的

『拾』 求求,有關法國波旁王朝時期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

電影《瑪戈皇後》——亨利四世(波旁王朝創始人)
電視劇《凡爾賽宮》—— 路易十四
電影《鐵面人》—— 路易十四
電影《王者之舞》—— 路易十四
電影《皇室風波》—— 路易十五
電影《路易十五的情婦》—— 路易十五
電影《絕代艷後》——路易十六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享利四世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原槍聲電影演員表 瀏覽:945
古裝僵屍電影免費大全 瀏覽:882
關於越劇的電影大全 瀏覽:853
無聊的電影英文怎麼寫 瀏覽:721
武打片老電影大全國語 瀏覽:679
中影參股的電影院線 瀏覽:22
港劇酒吧電影大全 瀏覽:524
叫什麼人妻電影 瀏覽:460
音樂電影流浪漢 瀏覽:153
三大恐怖電影完整版 瀏覽:746
迪士尼電影開頭城堡音樂 瀏覽:234
狂野大陸大結局電影 瀏覽:969
成人手機免電影網站 瀏覽:768
電影你的婚禮戒指盒裡的字條是什麼 瀏覽:835
北京愛情故事微電影在線 瀏覽:665
好看英文電影治癒 瀏覽:879
泰國同性戀搞基基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24
叮當貓電影全集中文版免費 瀏覽:41
經典電影名字大全集 瀏覽:711
勤春偶像愛情電影大全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