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 全部都是真人真事, 有哪些曾震驚整個世界的好電影
好看的電影有很多,每個人的喜好也不同,我推薦的這部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看的勵志片《摔跤吧!爸爸》。記得這部影片剛上線的時候,在電影院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看到後面每個人都泣不成聲。之所以能打動觀看的大部分群眾,這部電影是有它獨特之處的。
這部電影最適合看的人群就是家長,因為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就是講述一位父親在培養自己兩個女兒成為摔跤手,並在世界盃中為國家贏得金牌的故事。都說父愛如山,在這部影片中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是最合適不過了。影片中的父親在培養女兒的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每位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我推薦每位家長都應該來看看這部電影。
羅密·施奈德
中文名: 羅密·施奈德
英文名: Romy Schneider
性 別: 女
生 日: 1938-09-23
角 色:演員
羅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1938年9月23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演員,因1954年主演影片《茜茜公主》一舉成名,1982年5月29日,她在參加過一個朋友的聚會後,被人發現死於巴黎住所的沙發上,死因為飲酒服葯過量導致心臟停止跳動,一般認為她在離婚失子的痛苦中長期服葯飲酒而慢性自殺。
羅密·施奈德是女演員Magda Schneider和Wolf Albach Retty的女兒。
二戰期間,由於納粹的上台,施奈德一家不得不離開維也納。她原名Rosemarie Magdalena Albach-Retty,在德國Berchtesgaden附近的一個小鎮上度過了童年生涯。羅密的父母在她的弟弟Wolfgang出生後不久即離婚。
她在靠近奧地利薩爾茨堡的一所名為Goldenstein的寄宿學校完成中學學業之後,於1935年進入科隆美術學院學習。正好在這個時候,製片人Kurt Ulrich要找一名女演員在他的新片《白丁香再度盛開》(Lilas Blanc,1953年)中扮演Magda Schneider-羅密的母親。而Magda Schneider理所當然地推薦了自己的女兒,就這樣,15歲的羅密初涉銀幕並出色地詮釋了片中的角色。這部影片獲得了成功,但她真正廣為人知,卻是憑借在影片《茜茜公主》三部曲中出演年輕的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一世(由德國演員 Karl-Heinz Böhm扮演)的妻子-伊麗莎白皇後。
1958年對於羅密來說是她演藝生涯中相當重要的一年。法國導演Pierre Gaspard-Huit推薦她在德國導演Max Ophüls翻拍的影片《Liebeleï》出演克莉斯蒂娜這個角色。在拍攝該片的過程中,她同片中演對手戲的法國男演員阿蘭·德隆墜入愛河。隨後兩人於1959年訂婚,羅密跟隨阿蘭·德隆移居法國巴黎,並且在那度過了5年的美好時光。在此期間,她扮演的角色全都局限於天真爛漫的少女類型,直到遇見義大利著名導演盧奇諾·維斯康蒂才得以轉型。後者建議她在自己改編自約翰·福特的話劇《可惜她是個妓女》,(Dommage qu'elle soit une putain,1961年)中出演角色,並再次與阿蘭·德隆搭戲。
在此之後,羅密·施奈德開始蜚聲世界影壇,並接連在一系列好萊塢影片中出演角色,這些影片包括:《借夫記》(Good Neighbour Sam,1964年)、《什麼事,貓咪?》(What´s new Pussycat?,1965年,導演伍迪·艾倫)等等。另外在美國導演奧遜·威爾斯執導的電影《審判》(Le Procès,1962年)中,羅密塑造了一個美麗而自由的婦女形象。
雖然羅密·施奈德的職業生涯一帆風順,但她的感情生活卻頗為坎坷。1966年,她與德國戲劇導演哈里·邁恩結婚,並為後者生下她的第一個兒子-大衛·克里斯多夫·邁恩,但這個孩子卻在日後自殺身亡。同年,由於在影片《女賊》(La Voleuse,1966年)中出演角色,她結識了法國男演員米歇爾·皮寇利,後者成為她眾多「密友」之一。
而在她與阿蘭·德隆分手5年之後,兩人在雅克·德雷的影片《游泳池》(La Piscine,1968年)中再度聚首。她在片中的表現光芒四射,令人贊不絕口。隨後羅密同意在盧奇諾·維斯康蒂的電影-《路德維希二世》(le crépuscule des dieux,1973年)中再次扮演曾使她走紅的角色-奧匈帝國皇後伊麗莎白(即茜茜公主),只不過這次塑造的皇後形象較之前年長。
除此之外,她還認識了法國導演克勞德·蘇提,後者將她的演藝事業推上另一個高峰。羅密參演了他的兩部影片,分別是《塞扎爾與羅薩麗》(César et Rosalie,和《日常生活》(Les Choses de la vie,1970年)。正是第二部影片(《日常生活》)在評論界以及公眾輿論中引發巨大反響,並在次年為她帶來了法國愷撒獎最佳女主角獎的殊榮。此後,羅密憑借在影片《重要的是愛》(L'Important c'est d'aimer,1974年)中的出色表演再次在愷撒獎上封後。
1981年,在她的兒子死後不久,羅密·施奈德旋即與第二任丈夫Daniel Biasini離婚。盡管遭遇這些不幸,她仍於當年10月底復出,開始參與影片《無憂的過客》(La Passante Sans-Souci,1982年)的拍攝。1982年4月,該片正式上映即獲得巨大成功,但僅僅一個月之後,羅密·施奈德就告別了人世.
演員作品
La Passante Sans-Souci (1982)
Garde à vue (1981)
女銀行家 Banquière, La (1980)
死亡的窺伺 Mort en direct, La (1980)
Clair de femme (1979)
Une histoire simple (1978)
Gruppenbild mit Dame (1977)
Mado (1976)
Une femme à sa fenêtre (1976)
愛是最重要的事 Important c'est d'aimer, L' (1975)
老槍 Vieux fusil, Le (1975)
暗殺托洛斯基 Assassination of Trotsky, The (1972)
Bloomfield (1971)
Califfa, La (1971)
生活瑣事 Choses de la vie, Les (1970)
游泳池 Piscine, La (1969)
雙重特工 Triple Cross (1967)
風流紳士 What's New, Pussycat (1965)
東牆飄香夢 Good Neighbor Sam (1964)
春花秋月何時了 Engel auf Erden, Ein (1959)
花月斷腸時 Christine (1958)
茜茜公主-皇後的命運 Sissi - Schicksalsjahre einer Kaiserin (1957)
茜茜公主-年輕的皇後 Sissi - Die junge Kaiserin (1956)
茜茜公主:維多利亞女皇 Sissi (1955)
③ 法國電影老槍男演員死了嗎
早就去世了
生卒日期: 1930-10-01 至 2006-11-23
菲利浦·諾瓦雷,法國演員。戲劇學院畢業,從事過夜總會、舞台劇等演出,直到1960年的《扎齊在地鐵》才引人注目。由於在1975的電影《老槍》(Le Vieux Fusil)中表現突出,Philippe Noiret首次獲得法國Cesar獎。1989年,Noiret在電影《只是人生》(La Vie et Rien d'Autre)中的出色表現使他再度榮膺了這一獎項。在這部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電影當中,Philippe Noiret飾演主角。跟貝特朗·塔韋尼埃(Bertrand Tavernier)合作密切。2006年11月23日病逝於巴黎。作品有《地鐵中的扎奇》、《老槍》、《只是人生》等。
④ 老槍的幕後製作
這部反法西斯電影沒有壯觀浩大的場面,但將鏡頭插入到普通人的內心深處。:導演採用大量的閃回場景,形成閃回部分與現實部分相等的結構和兩個交錯發展的時空:一個色彩暗淡陰冷,充滿暴力和血腥的現實世界,另一個色彩明亮歡快,充滿家庭溫暖和情趣的心理時空。兩者相互對比襯托,形成統一舒展的敘事主線。演員諾瓦雷的演出也很成功,把本來應該驚動四周的復仇故事演繹得毫不做作,言語不多,但卻把人物的個性和內心展示得淋漓盡致,獲得第一屆凱撒影展的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電影音樂三項大獎。由上譯廠的名家畢克、丁建華配音。
⑤ 法國經典老片「老槍」,這部電影評論如何
法國電影《老槍》中細節處理就好得多。當男主人公向德國人舉起槍的那一瞬,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他與已經被德國人殺害的妻子過去生活的短暫閃回,而那些閃回並不是他們生活中的幸福時刻,反而是他吃妻子醋的片斷,這就不得不使觀眾發揮了自由的聯想。
這是我的體會
⑥ 求一部法國老電影,裡面的男主角是老槍裡面的男主角扮演的
主要作品
1960年《地鐵中的扎奇》,導演 路易·馬勒
1966年《城堡生活》,導演 讓-保羅·哈伯諾
1973年《極樂大餐》,導演 馬可·費萊里
1974年《聖保羅的鍾表匠》,導演 貝特朗·塔瓦尼埃
1975年《老槍》,導演 羅貝爾·恩里科
1984年《薩崗堡》,導演 阿蘭·科爾諾
1984年《皇牌官差》,導演 克勞德·吉迪
1989年《天堂電影院》,導演 吉賽貝·托納多雷
1991年《我不吻你》,導演 安德烈·泰西內
1993年《探戈》,導演 帕特里斯·勒孔特
1995年《豪情玫瑰》,導演 塔瓦尼埃
更多作品
狗、將軍與鳥 Chien, le général et les oiseaux, Le (2003)
兼職警察 Ripoux 3 (2003)
父與子 Père et fils (2003)
小肉排 Les Cotelettes (2003)
居里夫婦 Palmes de M. Schutz, Les (1997)
心中的太陽 Soleil (1997)
復仇雄心 Le Bossu (1997)
司機魅影 Fantome avec Chauffeur (1996)
自由列車 Les Milles (1995)
豪情玫瑰 La Fille de d' Artagnan (1994)
火槍手 / 達達尼昂的女兒
累得要命 Grosse fatigue (1994)
探戈 Tango (1993)
尤其是在禮拜日 Domenica specialmente, La (1991)
烈焰紅唇 J'embrasse pas (1991)
皇牌雜差續集 Ripoux contre ripoux (1990)
天王星 Uranus (1990)
忘卻巴勒莫 Dimenticare Palemo (1990)
只是人生 La Vie et rien d'autre (1989)
少年托斯卡尼尼 Giovane Toscanini, Il (1988)
雪琳娘 Chouans! (1988)
假面舞會 Masques (1987)
家庭 Famiglia, La (1987)
午夜旋律 Round Midnight (1986)
Twist again à Moscou (1986)
搞怪王 Rois gag, Les (1985)
奧羅拉 Qualcosa di biondo (1984)
皇牌雜差 Les Ripoux (1984)
沙崗堡 Fort Saganne (1984)
正打歪著 Coup de torchon (1981)
三兄弟 Tre fratelli (1981)
法官與殺人犯 Le Juge et l'assassin (1976)
韃靼人的荒漠 Il Deserto Dei Tartari (1976)
Que La Fete Commence(1975)
不要傷害白種女人 Touche pas à la femme blanche (1974)
蛇 Le Serpent (1973)
饕餮大餐 La Grande Bouffe (1973)
新戰海浮生 Murphy's War (1971)
國際暗殺局 The Assassination Bureau (1969)
黃寶石 Topaz (1969)
賈斯廷 Justine (1969)
將軍之夜 The Night of the Generals (1967)
蘭黛夫人 Lady L (1965)
寂寞的心靈 Thérèse Desqueyroux (1962)
扎齊在地鐵 Zazie dans le metro (1960)
短角情事 Pointe courte, La (1956)
他演了很多電影,不知道不說的是哪一部,另外他叫菲利浦·諾瓦雷。
⑦ 1975年左右拍攝的法國電影《老槍》中的古堡還有嗎在哪裡
不在了啊,不是說被一場大火燒掉了嗎!
《老槍》是1975年的歐洲老電影。講述了一場一個平民百姓復仇的戰爭。殘酷的戰爭與人物命運劇烈碰撞,現實與回憶緊張交織,現實使人驚心動魄,回憶令人惆悵而感傷。
⑧ 求一部犯罪電影,好像是根據法國的真人真事改編的
梅林,吧~~~~~~~~~~
⑨ (泰坦呢克號)這部電影是由真事改編的嗎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發,途經法國 瑟堡-奧克特維爾(Cherbourg-Octeville)以及愛爾蘭 昆士敦(Queenstown),計劃中的目的地為美國的(New York),開始了這艘「夢幻客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約在41°43'55.66"N 49°56'45.02"W附近),兩小時四十分鍾後,4月15日凌晨2點20分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廣為人知的一次海難。電影《泰坦尼克號》就是根據這一真實海難而改編。
⑩ 深入敵後是根據真事改編的電影
《深入敵後》和《黑鷹降落》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幕後
影片首映禮已於11月17日在北島海軍空軍基地舉行。主演歐文·威爾遜很特別地乘坐一架超級大黃蜂艦載戰斗/攻擊機出席了有關活動。觸發《深入敵後》編劇靈感的是一樁真實事件:1995年,美國空軍飛行員Scott O'Grady駕駛的飛機在波斯尼亞被擊落,Scott被成功營救。
自19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成功後,類似題材的影片陸續涌現。僅這個冬天,就會有《深入敵後》和《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兩部片上映。後者講述的是1993年美軍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一次行動。在那次行動中,有18名美軍陣亡,其中大多數是為保護同伴遺體而犧牲的。
兩部影片都由真正的現役美軍做群眾演員,其中包括目前正在阿富汗參與戰斗的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上的官兵和黑鷹直升機駕駛員(其中一架在阿富汗墜毀,駕駛員獲救)。
與以往完全炫耀美軍的英雄主義不同,這兩部片的製片和編導在歌頌的同時,也加入了他們對於靠武力解決爭端的危險和不確定性的思考,自覺到美國人對世界事物有時不免天真、有時又充滿偏見的態度。例如,在《深入敵後》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當瑞格特上將要求派更多的士兵投入救援克里斯的行動時,一位北約的法國將領擔憂這樣的行動會影響到處境微妙的和談進程,因而責備瑞格特:「你們美國人就關心美國人的命……從來不考慮可能造成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