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關於民國歷史經典電影

台灣關於民國歷史經典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26 02:41:36

A. 有哪些關於民國的歷史紀錄片

你去央視的視頻站,有一個民國主題,裡面都是民國題材的各類紀錄片。這個是按標簽劃分的,如圖,注意右側:

然後去豆瓣電影,能搜到港台和日本拍攝的少量紀錄片(後幾頁),比如2H、胡適先生在台灣、孫立人三部曲。而且有人專門做了個自己感興趣的目錄頁(鏈接)。但是這些在網上下載就不容易了……

再然後,就是央視或視頻站(如鳳凰)製作的一些系列節目,比如《檔案》中的一些,或是《喋血民國》……

B. 好看的講述民國的電影或電視劇

電視劇:
大丫鬟
來不及說我愛你
京華煙雲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金粉世家
緣來就是你
西關大少
上海王
風雨西關
玫瑰江湖......
人間正道是滄桑
潛 伏
電影:上海皇帝二部曲《宋家王朝》主要內容講的是宋氏三姐妹的故事, 大概的年代背景是從辛亥革命一直到西安事變
其中有孫中山 蔣介石 袁世凱 張勛等著名歷史人物。。
《馬永貞》 《上海灘》張國榮版 《刀馬旦》林青霞版(純正的軍閥混戰類電影)《大軍閥》
邵氏作品 《英雄地英雄淚》 《川島芳子》梅艷芳版

C. 求中國台灣省拍的抗戰電影!

有拍過的啊,由國民黨成立的中央電影有限公司拍過:
《英烈千秋》(1974)、《梅花》(1975)、《戰地英豪》(1975)、《八百壯士》(1976)、《筧橋英烈傳》(1977)、《強渡關山》(1978)、《黃埔軍魂》(1978)、《大湖英烈》(1981)、《旗正飄飄》(1987)。
其它民間拍攝的還有:
《吾土吾民》、《盧溝橋傳奇》、《揚子江風雲》、《一封情報百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重慶一號》、《揚子江特一號》、《台灣抗日》、《一八九五》、《賽德克巴萊》這部是講述日據時代原住民抗爭日本的電影,蠻不錯的一部電影,雖然電影有些誇大。
兩個意識形態不一樣的政權拍攝出來的電影肯定是不一樣的啦,政治色彩很濃重,台灣民間拍攝的比較能反映人民的心聲。
國民黨主導拍攝的幾部抗戰電影很值得大陸人民看看的,很震撼!完全顛覆了以前對國軍的看法,國民黨主導的抗戰(應該叫衛國戰爭)真的是氣勢磅礴,可歌可泣!國軍在抗戰期間將軍陣亡人數就達120多位,將軍級別以下的就不計其數了,他們都是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有的還是留日德法美的高級知識分子,為了投入民族抗戰他們棄文從武血撒疆場。。。還有我們可愛的國軍士兵們,他們響應保家衛國的號召拋家棄子淚別親人,毅然拿起武器用他們血肉之軀築起了我們現在這個家,歷史會還原一切的,他們應該得到所有華夏子孫的祭奠,沒有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現在這個即將要復興的偉大祖國。
271

D. 求關於民國史的電影

《十月圍城》
《新少林寺》
《夜半歌聲》
《喜福會》
《半生緣》 《我血我情》 《辛亥革命 》 《末代皇帝》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E. 民國的電影有哪些

 一、《小城之春》 費穆英年早逝,《小城之春》成為他整個一生探索與追求的巔峰。然而這部影片當時賣座不佳,總體來說影響並不大。在數十年後,它才重新被發現。在一次香港影評人集體推選世界十大名片時,《小城之春》名列第三;在推選的十大中國片中,《小城之春》名列首位;同時也被英國老牌電影雜志《視與聽》846位影評人評為影史TOP250的127名(獲得13票)。

二、《馬路天使》 馬路天使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新現實主義先驅,風格深沉雋永,節奏明快詼諧,描繪活潑市井生活的偉大的藝術傑作,我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國電影藝術發展高峰的標志。一九八三年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中國電影九十年優秀影片」之一。

三、《宋家皇朝》 電影《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由張婉婷導演,羅啟銳編劇,張曼玉、楊紫瓊、鄔君梅主演,1997年公映。

四、《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將傳統故事《鍘美案》置放於抗日戰爭的背景之下,拍攝的一部典型的家庭倫理片。這個故事看似老套,其實是契合了中國人重視倫常的道德觀念,可以說這樣的故事中國人是百聽不厭、百看不厭的,非常適合拍攝成中國自己的類型片。

五、《夜半歌聲》 《夜半歌聲》是三十年代的一部著名電影,1995年再次翻拍,導演於仁泰在電影情節並未做原則上的改動,只是弱化了原片中強烈的抗爭主題,而著重於描寫藝術和愛情的感染力。

影片中的宋丹平可以說是為張國榮量身打造,他的憂郁、他的俊美、他的多情以及他的歌聲都和張國榮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值得一提的是,觀眾不僅能欣賞到張國榮出色的演技,更能在片中聆聽由他創作的三首歌曲。《夜半歌聲》榮獲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等多項大獎的提名。

六、《漁光曲》 《漁光曲》是中國電影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映於1934年6月14日。是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故事影片,以該片為代表的中國早期左翼電影關注社會底層,將他們凄慘的生活藝術化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作為中國最早的有聲影片之一,《漁光曲》上映後頗受歡迎,曾經創造了連續放映84天的記錄,該片同名主題曲也成為傳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

七、《風雲兒女》 中國著名電影《風雲兒女》,以宣傳抗日救亡為主題,由著名電影藝術家田漢、夏衍、許幸之為編劇導演。上海電通影片公司拍攝。其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人民音樂家聶耳作曲,後被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八、《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在巴金眾多的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巴金:《激流》的第四部《群》,所述的不再是高家的故事了),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巨制。

《激流三部曲》是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社會變動的一份珍貴的藝術記錄。作為向封建勢力討還血債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運的號角,它對於三、四十年代許多知識青年沖出舊家庭的藩籬,走向革命,起到啟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動著許多中國的和外國的青年的心。

九、《不了情》 《不了情》張愛玲的言情故事,劉瓊、陳燕燕的男女情事,當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資情調」,劇情纏綿悱測,堪稱文藝類型片的代表作品。後來,還有發展到香港的同類片名和不同內容的一種無限延續。

十、《桃花泣血記》 《桃花泣血記》1931,聯華公司出品,卜萬蒼導演。著名金童玉女金焰和阮玲玉聯袂出演,卜萬蒼浪漫悲情風格的代表作品。

F. 一個電影 介紹的是民國時期好像是 故事內容沒什麼情節 只是裡面粗口很多 好像帶唱的那種

是不是舉起手來

G. 請推薦一下反映國民黨正面抗日類的電影

台灣出品的電影有:《八百壯士》《千秋英烈》《筧橋英烈傳》《旗正飄飄》《梅花》

大陸出品的電影有:《血戰台兒庄》《血戰昆侖關》《七七事變》《喋血孤城》《大捷》。

電視劇:《忻口戰役》《逐日英雄》《我的團長我的團》《滇西1944》《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遠征軍》

建議先觀看台灣出品的影片,從更貼近史實方面講,也更符合題主的需求。

(7)台灣關於民國歷史經典電影擴展閱讀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第132師師長趙登禹。日軍侵華期間,他們不畏生死,殺敵雪恥、百般血戰、鍛造鋼軍、血灑疆場、揚我國威、勇敢參加重大正面戰役,轉戰大江南北,以澎湃的衛國情操,靈便的戰術運用,為祖國立下赫赫戰果,讓後人膜拜。

H.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

I. 請問台灣有沒有什麼的革命題材的好看的電視劇或電影

《八道樓子》,香港的,「支那七勇士」的故事
《八百壯士》,四行倉庫阻擊戰
《英烈千秋》,張自忠傳記
《筧橋英烈傳》,反映國軍空軍的
《海軍突擊隊》,國軍魚雷艇的
《梅花》,抗戰末期台島民眾的愛國故事
《異域》,內戰末期國軍在金三角的孤軍的,共兩部
以上六部是台拍的
《大捷》、《鐵血昆侖關》、《喋血孤城》、《血戰台兒庄》、《浴血疆城》、《七七事變》、《生死千里》、《憤怒的孤島》、《雙棲間諜》都是講正面戰場的大陸電影

J. 台灣拍過什麼經典的抗戰片

有的,而且是我個人最喜歡的20部影片之一。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台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台灣山區爆發沖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史詩電影。它基於史實所展開的創作,沒有刻意地升華與迎合,只有赤裸地展示和呈現。它所詮釋的命題,不但屬於曾經的台灣原住民,也屬於整個人類,在華語電影整體傾向於頹廢、萎靡的創作狀態時,它幾乎是以驕傲的姿態,宣告電影精神不死,捍衛著華語電影在好萊塢、日韓電影面前的尊嚴。

閱讀全文

與台灣關於民國歷史經典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簡單的微電影製作流程 瀏覽:947
朝鮮北逃電影完整版 瀏覽:530
成都微電影招募演員 瀏覽:341
高鐵驚爆點電影完整播放 瀏覽:600
美國白血病電影大全 瀏覽:938
奧特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720
勞拉荒島求生電影名字 瀏覽:614
甜甜的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89
富陽電影院 瀏覽:748
英文電影精彩片段5分鍾 瀏覽:376
我來到了電影院英語怎麼說 瀏覽:325
女主角是瞎子的電影韓劇 瀏覽:968
影視大全電影下載到什麼地方了 瀏覽:187
愛到盡頭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264
泰國Les最新電影 瀏覽:71
黃瘸子的電影名叫什麼 瀏覽:175
迷你特攻隊電影演員表 瀏覽:758
微電影抽煙美女圖片 瀏覽:990
林正英主演的最後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64
罪孽泰國一部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