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雞獎、金像獎、金馬獎、金鷹獎的區別
一、性質上的區別:
金雞獎: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是被稱為「專家獎」。
金像獎: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之一
金馬獎:華語三大電影獎之一
金鷹獎:全國性電視藝術綜合獎。
二、頒獎周期上的區別:
金雞獎:兩年一次
金像獎:每年一次
金馬獎:每年一屆
金鷹獎:每兩年舉辦一次
三、創辦時間上的區別:
金雞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於1981年創辦。
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
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
金鷹獎:中國電視金鷹獎創辦於1983年。
Ⅱ 台灣電影的最高獎項是
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創辦於1962年,是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 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1964年與1976年曾停辦。金馬獎的主持人過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傳統,但也有都是台灣主持人擔當的情況。 金馬獎在華語圈中歷史最為悠久,並且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原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後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金馬獎至今已舉辦五十四屆,參賽作者主要是華語發音或華人製作的影片。
Ⅲ 台灣電影金馬獎的獎項設置
金馬獎共設有二十一個獎項、二個特別獎項目、一個非正式競賽獎項,包括劇情片、創作短片、紀錄片及動畫長片等影片獎項。
中國金雞百花獎,中國香港金像獎和中國台灣金馬獎被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項,它們都曾是本土電影的權威,不過隨著兩岸三地的交流越來越多,它們之間的差距也在悄悄拉開。
捧出過劉曉慶、葛優、姜文等一批實力派演員的內地金雞獎和百花獎逐漸被人淡忘,在它的歷屆獲獎名單中,竟然沒有《霸王別姬》、《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影子,這也許就是沒落的原因之一。
有人說,金馬獎是「戛納的口味,奧斯卡的風格」。「戛納的口味」意思是金馬評審口味比較偏文藝,太商業化的電影只能拿技術類獎項,這也難怪,以前的金馬執委會主席吳念真,侯孝賢,現任主席張艾嘉他們都是文藝片起家。「奧斯卡的風格」指的是頒獎典禮專業性和娛樂性兼顧,既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殿堂感,又打造出好看的綜藝效果。
金馬獎發展到今天,也得益於它的電影大局觀,海納百川,凡是華語發音或華人製作的影片都可以報名參賽,很多宣傳甚少的優秀華語電影都由金馬獎為大眾熟知。
Ⅳ 台灣電影最知名,最重要的年度評獎活動是
金馬獎,不單單是台灣,是華人地區里評價最高的。最沒有門戶之見的評獎活動。
Ⅳ 誰能幫忙解釋一下金馬獎,金曲獎,金鍾獎,金像獎,金雞獎,金鷹獎都是什麼方面的獎項啊
金馬是台灣的電影類獎項,在中國歷史最久有49年的歷史了。金像是香港的電影類獎項歷史也是比較久遠的有31年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 金雞百花電影節每年一屆,為期4天!在全國各大城市輪流舉辦!現在大陸也有長春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曲是歌曲方面的獎了。金鍾獎是台灣的電視類獎項。金鷹獎也是電視類獎項,近年有新增了主持人的獎項。一般是在湖南舉行的。已經有9年了。金馬金雞金像都是電影方面的,金鍾金鷹是電視方面的,金曲是歌曲方面的。
Ⅵ 台灣電影的最高項目
台灣電影的最高項目應該是金馬獎。。。
Ⅶ 廣州思美澳電影常識卷答案
1.中國第一部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定軍山》),這是一部(京劇題材)的電影,主演(譚鑫培)成為中國最早的電影演員。
2.(鄭正秋)於1913年拍攝的家庭短劇(《難夫難妻》),被認為是最早的中國故事片。
3.1913年,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與布拉斯基拍攝了香港的第一部電影(《莊子試妻》),它成為最早在國外放映的中國電影。
4.我國第一部動畫片是1941拍攝的(《鐵扇公主》)。
5.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電影進入第一個發展時期,在這段時期中,比較有作為的有(「明星」)、(「長城」)、「神州」、「民新」、「大中華百合」、「天一」等影片公司。(請說出其中三個公司名字)
6.1926年,我國著名的戲劇家(田漢)開始了他的電影創作,並創立了(南國)電影劇社,在中國早期的電影史上寫下了傑出的篇章。
7.1930年,電影(《野草閑花》)中(阮玲玉)與"電影皇帝"(金焰)演唱的《尋兄詞》是最早的中國電影歌曲。
8.1930年8月,幾家大電影公司合並,成立聯華影業公司,在最短的時間內就成為與明星、天一鼎足而立的新興勢力,吸引來一批高水準的電影人才,比如導演中的(孫瑜)、(蔡楚生)、(史東山),編劇里的(田漢)、(夏衍),再加上阮玲玉、金焰等一代巨星,構成了中國30年代電影無可復制的黃金陣容。
9.(1931)年,第一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首次公映,預示中國電影走進有聲時代。
10.對開始走向一個全盛期的30年代中國電影而言,選舉最佳電影明星,自然是最吸引人的一項活動,其中最轟動的應算1933年(《明星日報》)陳蝶衣發起舉行的"電影皇後大選舉",(胡蝶)艷壓群芳,奪得影後的桂冠。
11.(1933年)宣告成立的(中國電影文化協會)標志("新興電影運動")的全面展開。
12.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時期的經典電影有,沈西苓的(《十字街頭》)、蔡楚生的(《一江春水向東流》)、費穆的(《小城之春》)、
袁牧之的《馬路天使》等。
13.(1948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上映。
14.中國電影史上,1949年是事業奠基的一年。與此同時,新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廠基地(東北電影製片廠)開始拍攝電影故事片(《橋》)。
15.(1950年)是新中國電影的第一個豐收年,僅三家國營電影廠就共出品了故事片(29部)之多,超額完成計劃,讓人喜出望外。
16.文革期間,新中國電影陷入完全停頓狀態,就連新中國17年出品的中國影片和域外進口的影片也被完全禁絕。在長達數年的時間內,全中國數億觀眾只能看到(《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等幾部電影,創造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空前記錄。
17.(1979年)是中國電影真正進入新時期的一年,是真正的轉折之年和創新之年。其中,北影出品的(《小花》)、上影出品的(《苦惱人的笑》)、西安電影廠出品的(《生活的顫音》)等三部影片,是這一年電影藝術探索中思想最為開放、形式最為新穎、成就最為突出的代表。
18.進入上個世紀80年代,新中國電影好戲連台,首先是文化部設立常規電影獎項;其次是(1962年)設立《大眾電影》百花獎於(1980年)恢復評獎活動;再次是中國電影家協會從(1981年)起設立每年一次的中國電影金雞獎評獎活動。
19.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影壇上出現了(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等導演的一大批形式新穎的"第五代"影片,如(《一個和八個》)(《老井》)、(《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紅高粱》),國際影壇將這批影片的問世稱為「中國新電影的真正開始」。
20.被稱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主要是(賈樟柯)、(王小帥)、(路學長)、(婁燁)、(張元)、(章明)等。
21.1988年,張藝謀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金熊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西方電影節上榮贗大獎。
22.中國電影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是(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
23.華語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是(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
24.著名導演張藝謀在1996年被邀請到義大利去拍攝著名歌劇(《圖蘭朵》)。
25.中國台灣的電影傑作代表有(候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蔡明亮)導演的《愛情萬歲》、(賴聲川)導演的《暗戀桃花源》等。
26.中國香港是世界三大電影製作基地之一,在國際上有知名度的導演有《花樣年華》導演(王家衛)、《香港製造》導演陳果、《大事件》的導演(杜琪峰)、《阮玲玉》的導演(關錦鵬)、《黃飛鴻》的導演徐克、《英雄本色》的導演吳宇森等。
27.華語演員中在世界上具有最大影響力的是一生只拍攝了四部半電影的武打演員(李小龍),他讓全世界的影迷知道了中國的功夫片。
28.去美國發展、並取得了優秀成績的華語電影人有導演李安、(吳宇森),演員(周潤發)、(成龍)、(李連傑)等。
29.創造內地賀歲片之風的是《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等影片的導演(馮小剛)。
30.首位在戛納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曾主演《花樣年華》的(張曼玉),她還因《阮玲玉》獲得過(柏林電影節)的影後。
31.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中獲得影帝的華人男演員有(葛優)、(梁朝偉)。
32.獲得威尼斯影帝的華人男演員是(夏雨),他當年只有16歲,主演的影片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33.1975年,胡金銓導演的武俠片(《俠女》)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綜合技術大獎,使得西方第一次領略了中國武俠片的獨特魅力。
34.謝飛的(《香魂女》)和李安的(《喜宴》)在1993年同時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35.(鞏俐)是獲得戛納電影節特別獎的最年輕的世界影星,也是獲得該獎項的首位華人。
36.鞏俐因為(《秋菊打官司》)中的表演,在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這是大陸女演員首次榮獲國際大獎。
37.曾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有香港導演(王家衛)、台灣導演(楊德昌)。
38,國家電影局近年正在大力推舉各項改革,目前最受關注、在社會上討論最多的是電影局有關(電影分級制)的討論和制定,目前世界很多國家對電影的管理都實行這一制度。
39.2002年電影(《英雄》)創下兩項國產電影之最:(票房)和(音像版權轉讓費)。
40.1995年12月28日,中國電影世紀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神女》、《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董存瑞》、(《林家鋪子》)、《林則徐》、(《青春之歌》)、(《紅色娘子軍》)、《早春二月》、《大決戰》獲得中國電影90年優秀影片。
41.(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集製作、發行等多個環節於一體的機構,是電影業界的領軍,在舊體制時期成立的各大電影製片廠,也是目前電影製作方面的主要力量。此外,民營企業成為電影製作中的重要力量。它們以獨立投資或者與中影集團等公司合作投資等模式涉入電影製作領域,其中頗具影響的有(保利華億)、(華誼兄弟公司)、(世紀英雄)等公司。
42.香港電影含金量最高、最重要的年度評獎活動是(香港電影金像獎)。
43.台灣電影最知名、最重要的年度評獎活動是(台灣電影金馬獎)。
44.(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惟一一個A級國際電影節,已經舉辦了(八屆)。
45.
(1996)年1月,
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正式開播,為支持國產優秀影片的拍攝,已經向80多部重點國產影片投入資金二億多元。
46.始建於1953年7月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是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主要生產基地,到目前為止,拍攝的作品有上萬部之多,五
十餘部在國際各種電影節上獲獎。
47.中國導演中有不少是從攝影出身,最具代表性的是張藝謀,此外,還有《美人草》的導演呂樂,《茉莉花開》的導演(候詠)等,《茉莉花開》在第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
48.姜文和劉曉慶共同合作過不少電影,有謝晉執導的(《芙蓉鎮》)、凌子風執導的《春桃》、還有田壯壯執導的(《李蓮英》)等。
Ⅷ 戛納、金馬、金像、奧斯卡、金雞獎等,各都是什麼級別的啊
1、戛納電影節
這是一個由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戛納,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電影節及柏林電影節),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
2、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創辦於1962年,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原由中國台灣新聞局主辦,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馬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辦。金馬獎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是華語影壇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金馬獎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3、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4、奧斯卡
奧斯卡金像獎,即學院獎(英語:The 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稱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獎或奧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作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其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直播。
奧斯卡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其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與針對音樂的格萊美獎、針對電視的艾美獎、針對戲劇的托尼獎相當,而這些獎也都是以學院獎為榜樣而建立的。
5、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1981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大陸最權威、最專業的電影獎。
百花獎、金雞獎、華表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百花獎是觀眾獎,金雞獎是專家獎,華表獎是政府獎,這三個獎是經中共中央批準的三項常設全國性文藝大獎。這三個獎分別代表最高觀眾認可、最高藝術水準、最高政府鼓勵的三大電影獎項。
此外,中國電影金雞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
Ⅸ 台灣電影獎項,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大陸電影金雞百花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三個字是什麼
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是由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華語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
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11月至12月於中國台灣舉行頒獎典禮。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探討討論後投票選出得主。
(9)台灣電影最重要的年度評獎活動是擴展閱讀
評選辦法:
1、初選:初選階段依影片類別分為劇情長片類、紀錄片類、劇情短片類及動畫片類共四類評審委員。各類初選會議由各類評審委員採取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評選。獲半數以上評審委員推薦之影片,方可進入復選階段。
2、復選:由評審委員針對所有影片類、個人類獎項進行評選。採取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方式產生入圍名單。「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則針對入圍影片所填報之「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名單進行評選。
3、決選:由評審委員針對入圍名單採取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方式產生得獎名單,並經由專業律師公證後密封,最後於頒獎典禮中公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語三大電影獎
Ⅹ 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歷史回顧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創辦於 1962 年,是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其不僅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電影獎項,也有「華語電影界奧斯卡金像獎」的美譽,為華語電影業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同時與「金鍾獎」和「金曲獎」並稱為台灣三大娛樂獎,合稱為「三金」。
金馬獎在華語圈中歷史最為悠久,並且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金馬獎至今已舉辦五十四屆,參賽作者主要是華語發音或華人製作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