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
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國民黨軍隊後撤,率領四八○ 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女童子軍楊惠敏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此部影片的格局手法與《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局限於幾成孤島上海的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數百國民黨軍人與包圍的日軍的陣地戰。導演根據一些史實,利用四行倉庫周圍有英法租界,蘇州河對面又是國統區,蘇州河兩岸戰爭與和平不同環境造成的戲劇沖突,表現了愛國軍隊抗擊侵略者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熱烈聲援國民黨守軍的時代氣氛。
影片評價
就影片本身而言,明星雲集的電影,自然帶入了濃厚的商業氣氛。但就歷史本身來說,無論是八百壯士的史詩壯舉,還是電影中那激越的雄魂,都是我輩當頂禮致敬的楷模。影片由著名影星柯俊雄主演,而且扮演楊惠敏的就是日後紅遍華人世界的著名女星林青霞。此片曾經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如1976年在韓國首都漢城第22屆亞太電影節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
㈡ 台灣人我想知道,賽德克巴萊歷史上真的抗日嗎主要是什麼少數民族
歷史上賽德克巴萊真的有抗日。賽德克族是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原本被列為泰雅族的一支,經過多年的正名運動,終於在2008年4月23日成為第14個台灣原住民族。
日本昭和5年(1930年)10月27日,殖民地政府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而舉行台灣神社祭。於霧社地區舉行聯合運動會,此時日人警備鬆弛。
賽德克族霧社群(即德奇達雅群)之馬赫坡、荷歌、波亞倫、斯庫、羅多夫、塔羅灣等6部落抗日的賽德克族等共約1,200人(戰斗人員僅300多人),趁霧社地區晚秋季節之破曉時分,由霧社群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首先發難,分數隊襲擊附近的警察分駐所十三處;
並同時襲擊霧社警察分室、學校、郵政局、日本人宿舍等,切斷通往外地的電話線,此次行動獲得槍支180挺和彈葯23,037發。共殺死日本人134名(包含婦孺)、及誤殺2位著日人服裝的台灣人,並殺傷215人。
(2)台灣少數民族抗日電影大全名稱擴展閱讀:
《賽德克·巴萊》講述了台灣世居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事跡,許多觀眾都是通過這部電影加深了對這位歷史上真正存在的英雄的認識。
莫那巴萬說,8歲那年秋季的一天讓他印象深刻,莫那魯道唯一倖存的女兒馬紅莫那在落日余暉中牽著他的手往山上爬,「爬到一個平台上面,然後跟我說『我們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在家鄉崇山峻嶺深處有很多的岩窟,那是族人當年抗日時躲避的場所和基地。
莫那巴萬認為,歷史不容篡改和扭曲,教育的力量比想像的更大。增強族人對本族文化的認同是需要他們努力的地方,這樣他們才能立足生根。「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們除了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也要展望未來,闡述和發揚比較高的人性價值,追求和平。」莫那巴萬說。
㈢ 台灣抗日電影有那些 知道告訴我片名
1 稻草人
導演:王童 主演:張柏舟、卓勝利、吳炳南
日本統治台灣的末期,佃農陳發、陳闊嘴兄弟倆除了撫養一群孩子,還要供養耳聾的母親和因丈夫戰死海外而發瘋的妹妹,加以田裡收成不好,家境十分貧困。一天,地主下鄉避難,兄弟倆盡其所有加以招待,誰知地主吃喝之後,聲稱所有旱田將出售他人。第二天,在兄弟倆那塊小田地上掉下一個未爆炸的大炸彈,全村震驚,卻樂壞了刑警,他認為上繳這個炸彈,可能因此而陞官。於是在刑警鄭重其事的押解下,兄弟倆恭恭敬敬地抬著這個「呈獻天皇"的禮物運往市鎮。途中山路崎嶇,炸彈不時出現險情,兄弟倆和刑警都發揮了「只要炸彈,不要性命"的勇氣,終於把炸彈抬入市鎮。豈料日本警察一見炸彈甚為驚恐,要他們立即丟入海中。兄弟倆絕望之下只好從命。炸彈一入海中應聲爆炸,卻見海面浮起死魚無數。兄弟倆沖入海中撿魚,脫下褲子裝魚,最後滿載而歸。兄弟倆看著全家人興奮地吃魚的樣子,覺得老天還是公平的,總會掉下些運氣來。
本片於1987年獲第二十四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最佳錄音獎(忻江盛),1988年獲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2 俠盜正傳
主 演:林志穎 徐若瑄 柯受良 羅時豐 釋小龍
俠盜正傳廖添丁是台灣日據時代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就像西方人眼中的羅賓漢,廖添丁劫富濟貧的義行,給那時代的貧苦大眾帶來多少生機!話說西元......
3 梅花
導演: 劉家昌
演員: 柯俊雄 、谷名倫 、甜狃、張艾嘉
簡介:
描述抗戰時期台灣同胞的經歷及悲壯故事。在高漲的民族情緒下,台灣同胞參加抗日工作,與日軍明爭暗鬥,不少因此而為國捐軀,家破人亡。亂世下衍生出一幕幕湯氣回腸的愛情故事;亦造就了不少偉大勇敢的巾幗英雄
鄧麗君唱的主題曲《梅花》
電影《八百壯士》、《天字型大小密令》《黃埔軍魂》都是
㈣ 求中國台灣省拍的抗戰電影!
有拍過的啊,由國民黨成立的中央電影有限公司拍過:
《英烈千秋》(1974)、《梅花》(1975)、《戰地英豪》(1975)、《八百壯士》(1976)、《筧橋英烈傳》(1977)、《強渡關山》(1978)、《黃埔軍魂》(1978)、《大湖英烈》(1981)、《旗正飄飄》(1987)。
其它民間拍攝的還有:
《吾土吾民》、《盧溝橋傳奇》、《揚子江風雲》、《一封情報百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重慶一號》、《揚子江特一號》、《台灣抗日》、《一八九五》、《賽德克巴萊》這部是講述日據時代原住民抗爭日本的電影,蠻不錯的一部電影,雖然電影有些誇大。
兩個意識形態不一樣的政權拍攝出來的電影肯定是不一樣的啦,政治色彩很濃重,台灣民間拍攝的比較能反映人民的心聲。
國民黨主導拍攝的幾部抗戰電影很值得大陸人民看看的,很震撼!完全顛覆了以前對國軍的看法,國民黨主導的抗戰(應該叫衛國戰爭)真的是氣勢磅礴,可歌可泣!國軍在抗戰期間將軍陣亡人數就達120多位,將軍級別以下的就不計其數了,他們都是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有的還是留日德法美的高級知識分子,為了投入民族抗戰他們棄文從武血撒疆場。。。還有我們可愛的國軍士兵們,他們響應保家衛國的號召拋家棄子淚別親人,毅然拿起武器用他們血肉之軀築起了我們現在這個家,歷史會還原一切的,他們應該得到所有華夏子孫的祭奠,沒有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現在這個即將要復興的偉大祖國。
271
㈤ 求幾部少數民族的抗日電影,
賽德克·巴萊-2012年上映電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是台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影片講述日據台灣地區時期著名的「霧社事件」,描寫當地人民反抗日本統治的血淚抗爭故事,涉及時代還原以及激烈的戰爭戲。
類型:歷史,劇情,戰爭
主演:馬志翔,徐若瑄,溫嵐,田中千繪,馬如龍,羅美玲
片長:導演版276分鍾,剪輯版153分鍾
出品時間:2011
上映時間:2012年5月10日(中國)
出品公司:威視電影公司
製片地區:台灣
對白語言:日語,閩南語,賽德克語
導演:魏德聖
色彩:彩色
編劇:魏德聖
imdb編碼:tt2007993
製片人:黃志明,吳宇森
中文名:賽德克·巴萊
外文名:SeediqBale
其它譯名:真正的人
影片簡介
賽德克·巴萊,台灣賽德克族詞語,出自賽德克語 (Seediq Bale),意為:「真正的人」。
史詩英雄巨片《賽德克·巴萊》故事敘述在險惡的日據時代,賽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男人必須服勞役不得狩獵、女人派遣幫佣不能編織綵衣,驍勇善戰的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見證這三十五年來的壓迫統治,看著族人過著苦不堪言的日子。因一場誤會種下日警和賽德克族的緊張關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報復的陰霾中,忍辱負重的莫那魯道在深思後,雖知這場戰役將面臨滅族危機,但他明白唯有挺身為民族尊嚴反擊,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於是決心帶領族人循著祖靈之訓示,奪回屬於他們的獵場。
電影故事從1895年橫跨至1930年,魏德聖決定由兩名素人原住民演員分別飾演青年和中年時期的英雄主角莫那魯道,「年輕的莫那狂傲不羈、中年則是沉穩、謀略中帶著殺氣」,並同步公開影片中的四大主要人物:中年莫那魯道、道澤群頭目鐵木瓦力斯、日警小島源治及日軍少將鐮田彌彥。
㈥ 有沒有台灣拍的抗日戰爭電影或電視劇
1、《梅花》
電影介紹:
《梅花》是一部由劉家昌執導,張艾嘉,谷名倫,柯俊雄等主演的戰爭電影。影片於1976年上映發行。
講述了在中日戰爭末期的台灣,一個小混混(柯俊雄飾),在目睹全鎮人奮力協助中國政府對抗日軍後,大徹大悟,決心做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最後以身殉國。
㈦ 說少數民族抗日的電影有那些
表現抗日名將馬本齋的電影《回民支隊》
㈧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灣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台灣拍得戰爭片,最好的肯定是《賽德克·巴萊》,首先作為中國的一個省,台灣經歷的現代戰爭太少,本身就限制了他們戰爭片的拍攝。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盪氣回腸的史詩級戰爭片,導演魏德聖此前最有名的電影是《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光籌劃就有十二年之久,參與演出的演員超過2萬人。
那麼,《賽德克·巴萊》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這部電影分上下兩部,上部叫《賽德克·巴萊:太陽旗》,下部叫《賽德克·巴萊:彩虹橋》,大陸上映的時候合二為一。個人感覺上部最好看,第二部有些拖沓,大陸上映版挺好,時間短了,節奏更加明快。
㈨ 少數民族抗戰題材電影
這種題材的電影不是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台灣電影賽德克巴萊上下部,中國電影嘎達梅林,悲情布魯克 ,老電影回民支隊等等
㈩ 台灣拍過什麼經典的抗戰片
有的,而且是我個人最喜歡的20部影片之一。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台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台灣山區爆發沖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史詩電影。它基於史實所展開的創作,沒有刻意地升華與迎合,只有赤裸地展示和呈現。它所詮釋的命題,不但屬於曾經的台灣原住民,也屬於整個人類,在華語電影整體傾向於頹廢、萎靡的創作狀態時,它幾乎是以驕傲的姿態,宣告電影精神不死,捍衛著華語電影在好萊塢、日韓電影面前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