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的時候,看過一個電影是講台灣抗擊荷蘭的,情節都忘了,電影名稱是什麼
鄭成功
幫幫我愛神
基本資料
幫幫我,愛神Help Me Eros(2007)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Taiwan:103 min (original release)
國家/地區:
台灣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級別:
Taiwan:R-18
製作公司:
汯古霖電影有限公司 [台灣]
發行公司:
Fortissimo World Sales ..... (2007) (worldwide) (all media)
其它公司:
Fortissimo Film [荷蘭] ..... worldwide sales
演職員表
導演 :
李康生
編劇 :
李康生
演員 :
李康生
尹馨
廖慧珍
Dennis Nieh
製作人 :
蔡明亮 .....監制
王琮 .....procer
原創音樂 :
Yasuda Fumio .....(original music)
攝影 :
廖本榕
剪輯 :
雷震卿 .....(editor-in-chief)
藝術指導:
蔡明亮 .....executive procer
錄音 :
杜篤之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細節)
義大利
2007年9月4日 ..... (威尼斯電影節)
加拿大
2007年9月11日 ..... (多倫多電影節)
冰島
2007年9月29日 ..... (雷克雅未克國際電影節)
台灣
2008年1月11日
香港
2008年3月22日 ..... 第3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劇情簡介
阿傑因為金融風暴股市狂跌失去了所有財產。他躲在被查封的房子里,照顧他偷種在衣櫃里的大麻樹,同時抽他儲存的大麻。每回他絕望地想死時,就會打電話給生命線求救。義工琪琪溫柔甜美的聲音令他產生了好感和幻想。他想見她,卻屢遭拒絕。他只好將對琪琪的幻想投射在他家樓下穿著暴露的檳榔西施小欣身上。他接近小欣,兩人很快便陷入一個肉慾的迷幻世界盡情放縱……同時,他開始跟蹤琪琪……
故事圍繞三個都市人而展開:二十八歲的傑因亞洲金融風暴失業,從此沉淪毒海;三十五歲的琪琪曾被強暴,後來做了生命熱線的義工;二十歲的小楦則在傑家的樓下賣檳榔。三個人各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但姻緣巧合,又各自糾纏,他們內心空虛而焦灼,都渴望被愛、被了解、被幫助,但卻誰也沒能幫得了誰。
幕後製作
·《幫幫我,愛神》是李康生執導的第二部長片,編劇與主演全由他自己擔綱。本片劇本早在04年已獲釜山電影節肯定,PPP計劃出資2萬美金用於該片拍攝。李康生稱該片描述出一群漂浮在城市河流中的寂寞身影——他們希望藉由對方得到救贖卻又彼此牽制形成情感空洞。
·為了自己導演的第二部電影《幫幫我,愛神》,李康生一絲不掛全裸入鏡,重點部位都拍到,電影中會不會剪掉還沒決定。蔡明亮替李康生打氣說:「你已經是國際級演員,全裸算什麼?」
所獲獎項
阿根廷第10屆布宜諾斯艾利斯獨立電影節,李康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幫幫我愛神」一舉拿下最佳男主人公和攝影師協會獎特別獎。第二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由台灣影片《幫幫我愛神》的攝影廖本榕獲得。《幫幫我愛神》國際影展競賽再傳捷報,勇奪西班牙希洪影展最佳影片。電影《幫幫我愛神》拿下第5屆泰國曼谷影展評審團大獎。
導演自述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當導演,感覺好像是被現實所逼。即使當上一名演員也是一個偶然,我在彷惶少年時在台北的街頭被蔡明亮找到,一演就15年。演員變成我的專業。大家都稱我為蔡明亮的御用演員,是幸也是不幸。這意味著我的表演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風格,也因此沒有多少導演願意找我合作。而事實上,近幾年,台灣也沒有多少電影在開拍。有時想到我的未來就會害怕。我害怕失去了演戲的舞台。如何製造更多的電影機會,我想唯有更換跑道吧。蔡明亮也鼓勵我從寫劇本開始。我發現我的劇本跟他的很不一樣。我會寫對白。他不會。最後我決定自己當導演。
2003年,我拍了我的第一部電影《不見》。但是《幫幫我愛神》其實是我的第一部電影劇本。寫的是我人生至今最黑暗的一段時光。在我演戲的初期,我忽然得了一個怪病,脖子極嚴重地歪了9個月,甚至被醫生宣判終生殘廢。加上當時我把拍戲賺來的錢全部投入股票市場失利,輕生的念頭竟然在我腦海中盤旋。我多次打電話給生命線求助,卻沒有一次打通過。還好我沒有死掉。經過4年的資金籌措,我把當時的心境和整個台灣社會畸形的發展拍成了這部電影。
照理來說,演員似乎要比一般人來得更感性、更有感情;但說實話,我是一個不容易感動的人,就算看電影時也不曾狂笑或大哭過;所以我自私地希望,自己的電影能夠「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看完《幫幫我愛神》我掉下淚來,你呢?
③ 荷蘭入侵台灣是幾月幾日
1604年
17世紀初,一些歐洲國家由於重視發展工商業,逐漸強大起來,開始在全世界擴張侵略,漸漸地,它們的勢力就到了亞洲。在印度尼西亞的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建立了經濟掠奪機構荷蘭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韋麻郎」是殖民軍的艦隊司令。
為了在中國海岸建立據點,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七月,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艦隊來到台灣附近,向澎湖進攻。當時,中國駐守澎湖的水軍只是春、秋兩季派兵戌守澎湖, 季節一過, 就護回大陸。農歷七月,正是春季戌兵撤回廈門的時間。於是,韋麻郎一夥乘虛而入,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澎湖。
韋麻郎侵佔澎湖後,就派一個叫李錦的中國人加大陸活動。李錦是福建商人,在馬來半島做生意的時候,認識了韋麻郎。這次,他隨荷蘭艦隊回到澎湖,為荷蘭人奔走,干侵犯中國的事,自然是明朝法律所不允許的。因此,李錦搭乘漁船回到福建漳州時,只好謊稱自己是被荷蘭人抓走後逃回來的。
但是,荷蘭艦隊侵佔澎湖,已被明朝的水軍巡邏船發現了,並且報告了漳州地方官。所以,李錦一到漳州,就被抓了起來。因為沒有掌握李錦勾結荷蘭人的證據,不久,漳州地方官就把李錦放了,還讓他去勸告韋麻郎撤離澎湖。
李錦回大陸活動沒有成功,韋麻郎又派翻譯林玉給漳州地方官送來一封信。 信中揚言如果中國方面堅持不同意通商,他們就把軍艦開到福建沿海來,用武力實現兩國通商的目的。 消息傳開,福建百姓議論紛紛,擔心荷蘭人走葡萄牙侵佔香山澳(澳門)的老路,把澎湖變成他們的據點。因此,強烈要求把荷蘭人趕走。同時,福建南路總兵官施德政也同新任巡撫徐學聚商量說:當初廣東方面許葡萄牙人在香山澳通商,結果他們強佔了香山澳,使廣東地方不得安寧。如果再讓荷蘭人用通商作借口占據澎湖,危害就更大了。於是,他們就商量派前邊說到的率軍盪平倭寇的游擊將軍沈有容領兵,驅逐荷蘭侵略軍。
沈有容受命之後,在整備軍旅的同時,下令禁止沿海商人與荷蘭人私自貿易,在一切准備妥當後,沈有容率領一支艦隊駛抵澎湖。艦隊在港內拋錨後,他就帶著從獄中放出的翻譯林玉同坐一隻小艇去會見韋麻郎。
沈有容對韋麻郎說:「我國朝廷規定,凡不是朝貢的國家,一律不準通商。你們在這里不能通商獲利,就應早日撤離澎湖。」
誰知沈有容的話音剛落,一幫荷蘭殖民者刷地抽出戰刀, 逼向沈有容。他們以為人多勢眾,又有兵器在手,一定能把沈有容嚇倒。哪知道沈有容毫無懼色,反而厲聲責問:「中國慣於殺賊,你們自稱是商人,所以從寬處理,責令離境。他們怎麼又要打仗呢?你們本來就不懷好意!」
話雖這么說,可是韋麻郎一夥是硬賴著不走。沈有容在船上等了1個月,還不見韋麻郎撤離,就召集部將們商量,決定一面向巡撫報告情況;一面命令艦隊掛帆起錨,讓荷蘭人知道他們要回福建去。韋麻郎接到報告,急忙坐小艇來會見沈有容,慌忙問道:「沈將軍,要到哪裡去啊?」
沈有容嚴肅地說:「當初,任巡撫調集大軍,准備前來討伐,只因我說你們是來要求通商的,經過交涉,你們就會撤離,所以才按兵未動。哪知道你們不聽我的勸告,還在這里徘徊不走,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嗎!我只好回去復命,待巡撫發兵征討,你們就後悔及了。」
韋麻郎本想仗著鐵甲艦和先進的大炮打開中國大門,但是他看到沈有容一身正氣,要侵佔澎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加上他們兵力太少,又遠離荷蘭本土,即使僥幸獲勝,也難以堅持。最後,他們便灰溜溜地於1604年12月25日撤離了澎湖。 話雖這么說,可是韋麻郎一夥是硬賴著不走。沈有容在船上等了1個月,還不見韋麻郎撤離,就召集部將們商量,決定一面向巡撫報告情況;一面命令艦隊掛帆起錨,讓荷蘭人知道他們要回福建去。韋麻郎接到報告,急忙坐小艇來會見沈有容,慌忙問道:「沈將軍,要到哪裡去啊?」
沈有容嚴肅地說:「當初,任巡撫調集大軍,准備前來討伐,只因我說你們是來要求通商的,經過交涉,你們就會撤離,所以才按兵未動。哪知道你們不聽我的勸告,還在這里徘徊不走,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嗎!我只好回去復命,待巡撫發兵征討,你們就後悔及了。」
韋麻郎本想仗著鐵甲艦和先進的大炮打開中國大門,但是他看到沈有容一身正氣,要侵佔澎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加上他們兵力太少,又遠離荷蘭本土,即使僥幸獲勝,也難以堅持。最後,他們便灰溜溜地於1604年12月25日撤離了澎湖。
20年的1624年,重新武裝起來的荷蘭人憑著武器先進,再度入侵澎湖,並於第二年佔領了台灣西南部的沿海地區。他們在今天台南市的安平鎮修建了一座城堡,叫台灣城。1625年,他們僅僅用15匹粗布的代價,又從高山族的新港社騙到了一大塊土地,修築了赤嵌市街。有這樣一個「牛皮割地」的傳說,說當時荷蘭殖民者向新港社的高山族首領提出,借一張牛皮那麼大的地方堆放貨物。善良、純朴的高山族人民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哪知道狡詐的荷蘭殖民者把牛皮剪成細絲,圈佔了很大一片地方,修築了赤嵌城。
當時,台灣城與赤嵌城之間,隔著一個大海灣叫台江,台江沿岸,主要是高山族人的家園。他們在這里撈魚捕鹿,採集耕種。那時的台南一帶,不容分布著許多漢族人的村莊, 這些漢族人的祖先遷到台灣後,把亘古荒原開辟成良田。荷蘭殖民者入侵後,就以這兩座城堡為根據地統治台灣。從此, 台灣第一次變成了西方國家的殖民地。
荷蘭人對台灣的統治和經營,主要是由荷蘭國內的東印度公司負責。他們的經營目的就是要猖霸台灣的各種生意。荷蘭人在台灣統治了38年,通過出口砂糖、稻米、鹿皮,與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進行走私貿易,以及從台灣住民身上收取各種名目的稅錢,搜颳了大量的財富。
荷蘭人的佔領和殘酷剝削,一直遭到台灣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1652年,台灣人民推舉一個叫郭懷一的人領導反荷蘭人大起義。
郭懷一本來是鄭芝龍的部下。鄭芝龍接受明朝的招撫,由海上國到福建之後,郭懷一就留在台灣,在赤嵌城附近定居,從事開墾,創立了家業,成了當地的一家富裕農戶。由於他疏財尚義,結納了不少有識之士,在群眾中很有威望,因此,荷蘭人委任他當了村長。但是,郭懷一痛恨荷蘭人侵佔台灣,魚肉台灣同胞。於是,他便聚集同胞秘密策劃消滅荷蘭人,奪回台灣主權。
1652年9月7日,郭懷一邀請附近村莊的好友和村長,到家裡商討舉行起義,驅逐荷蘭人的事。他們計劃在9月17日,也就是中秋節的晚上,由郭懷一邀請荷蘭官吏赴宴,乘機在席間殺死他們。然後,假裝護送荷蘭長官回去,騙開城門,一舉搗毀侵略者的巢穴台灣城。
但是,郭懷一沒有想到,他的弟弟郭保宇成了出賣他的叛徒,將起義計劃報告了荷蘭長官。在這種情況下,郭懷一當機立斷,決定提前在當天夜裡起義。在郭懷一的率領下,除少數人有火槍外,1000多農民手拿大刀、木棒、竹竿, 舉著火把,勇猛地向赤嵌城進攻,當時,赤嵌城住有30多名荷蘭兵,還沒有來得及反抗,就做了刀下鬼。只有4名住在馬棚附近的士兵,在混亂中逃往台灣城城去了。這一夜,熊熊烈火,把赤嵌城燒了大半。
第二天,荷軍長官派但克爾率領120名荷槍實彈的侵略兵,乘船撲向赤嵌城。郭懷一指揮起義軍在台江東岸布防, 准備殲滅這股荷蘭兵。哪知道荷蘭船還沒有靠岸,就向岸上發炮轟擊,兵士們也跳進水中,邊射擊邊向岸上沖來。大刀、木棒、 竹竿畢竟擋不住子彈的射擊, 起義軍不得不向後退卻。突然一顆子彈射中郭懷一的肩膀,他忍著痛苦指揮戰斗, 最後終於倒下。 臨死前, 他口中還不斷高呼:「殺呀!」「前進!」
起義軍在副則吳化龍的率領下,向南撤退,以後轉戰到台灣南部山地,經過半個月的浴血奮戰,最後被荷蘭軍鎮壓下去了。郭懷一起義,是中華兒子為反抗外來統治,收復台灣主權而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流血斗爭,也是一次大規模的驅逐荷蘭侵略者的民族革命運動。
④ 2020年9月17號晚22點中央6台演的荷蘭電影名字叫什麼么
播放的是電影《狂暴凶獅》
如圖所示,有圖有真相
⑤ 荷蘭侵略者是如何強佔台灣
荷蘭侵略者先是侵佔了台灣的西南部,後打敗了北部的西班牙侵略者,佔領了台灣北部。
1604年八月,荷將韋麻郎率軍艦兩艘偷襲澎湖,伐木作舍,擬長久佔領。明朝總兵施德政令都司沈有容率兵面責,荷方理屈,於十一月退出澎湖。
1622年五月,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次年二月,巡撫南居益派總兵俞咨皋、守備王夢熊等收復澎湖,擒荷將高文律。荷蘭殖民者強占澎湖的陰謀未能得逞,於同年八月轉而侵佔中國台灣島西南部,先在大員建台灣城(荷人稱熱蘭遮城),後又在赤嵌地區建赤嵌城(荷人稱普羅文查城)等城堡,做為軍事侵略統治據點,並使用武力鎮壓高山族,燒毀村社。
1624年,荷軍又打敗於天啟六年侵佔台灣北部雞籠(基隆)淡水的西班牙殖民者,奪佔了台灣的西南部和北部。荷蘭在台灣對漢族、高山等族人民施行殘酷的殖民統治和剝削。在政治上通過任命漢族和高山族"長老"進行統治;在經濟上將台灣土地全部占為己有,向台灣人民強收高額地租,每甲田(約合十一畝)年收租為上田十八石,中田十五石六斗,下田十二石二斗,還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在文化教育上派遣基督教傳教士向台灣人民灌輸宗教思想,創辦學校,推行奴化教育。
(5)荷蘭電影在台灣擴展閱讀:
在荷蘭人據台以前,台灣本島未有嚴格定義的漢人移民,大多數皆為短期僑居的漢人。荷蘭殖民當局為了開墾土地而急需勞動力,又缺乏本國移民發展殖民地,便招引大量漢人移民台灣。當時荷蘭人為漢人建立了適合移居的環境,漢人則提供了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而台灣經濟就在荷漢相互依賴之下快速成長,因此有學者稱其為共構殖民。
在原住民的治理方面,起先荷蘭人以發展貿易為重,無力擴張。等到1635年起,荷蘭殖民當局對外貿易開始穩定,才發起征服行動,與原住民部落訂定麻豆協約,確立荷蘭人為領主、原住民為封臣的封建關系。荷蘭人透過定期召開的地方會議,維系雙方的封建關系,並任命原住民首長,確立原住民社會的正式領袖,以協助荷蘭人推行政令。
透過地方會議,荷蘭人也將原本以個別村社為政治實體、彼此攻伐的原住民部落,統合成互相聯盟的聯合村,置於荷蘭主權之下。荷蘭人便藉由攻擊聯合村的敵對部落,讓原住民出草,使得雙方的關系更為緊密。
1640年代以後,台灣殖民地的行政支出不斷地暴漲,收入也逐漸從轉口貿易轉移到本地稅收。為此,荷蘭人開始新增各種稅收,加上1650年後許多農民賴以維生的甘蔗業開始衰退,漢人對於荷蘭人的統治越來越不滿,引爆了郭懷一事件。
郭懷一事件發生在清順治九年(1652年),在荷蘭殖民統治期間,這次規模最大,這次起義因為叛徒的出賣很快失敗,郭懷一在作戰中犧牲,副指揮龍官等9000多人被殺。
事件平息之後,荷蘭人並沒有更改整個殖民地的結構,依然以剝削漢人勞力為經濟發展基礎。然而鄭成功崛起於福建沿海,為荷蘭人創建的荷漢殖民地帶來新的變數,鄭成功於1661年進攻台灣,翌年荷蘭人為其所擊敗,退出台灣。從1624年荷蘭人佔領台灣算起,一直到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為止,前後一共有38年。
⑥ 荷蘭有哪些著名的電影
1898年荷蘭拍攝了第一部紀錄電影《國王一家》(導演安德森)。1902年拍攝了短故事片《長褲漢遇險記》(導演穆連斯兄弟)。1910年在哈勒姆創建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攝制了一些紀錄片和短故事片。20年代前後外國影片大量進口,荷蘭電影無力與之競爭,1919年哈勒姆電影廠關閉。
1927年以伊文思為首的一些青年電影工作者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俱樂部性質的「電影-聯盟」。他們不顧警察當局的取制,放映蘇聯革命電影,宣傳世界進步的電影藝術,他們的組織迅速擴大,遍及荷蘭城市。同時他們團結年輕的電影工作者反對商業電影,賦予電影社會傾向性,並對電影語言進行創新實驗。這個組織為荷蘭紀錄電影在30年代取得成就打下了基礎。1934年,導演G.魯登拍攝了影片《死水》(此片以攝影技巧高超著稱,攝影師A.范•巴爾西和A.盧斯傑克)。伊文思拍攝了《須德海》。其它重要的紀錄電影有《水晶世界》(1934,導演J.穆爾)、《復活節島》(1934,導演Z.菲爾努)、《古老城市》(1935,導演V.突辛斯基)、《氣缸之歌》(1936,導演M.德•哈斯)等。這樣,荷蘭形成了一個優秀的紀錄電影學派。其特點在於探索新的富於表現力的電影手段,以詩意和尖銳的政論性相結合的手法反映現實生活。30年代裡,荷蘭的故事片水平不如紀錄片。1933年拍攝了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祖國之父》(導演G.傑尼森)。
德國法西斯佔領荷蘭期間,荷蘭的電影生產實際上停止了。大戰後,拍攝了幾部紀錄片,如反映荷蘭抵抗運動的《最後的射擊》(1945,導演Z.菲爾努)和《在路上會同》(1946,導演O.范•涅恩浩夫)。在50年代以後的很長時間里,荷蘭紀錄片和科普片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如導演J.穆爾的《從勒文胡克到電子顯微鏡》(1951);M.德•哈斯的《化妝跳舞會》(1952)、《阿姆斯特丹——水上城市》(1957);導演H.范•德爾•哈爾斯特的《我們一起撒網》(1952)、《畜牧神》(1962);B.漢斯特拉的《倫勃朗,肖像畫巨匠》(1956)、《玻璃》(1958)等。這時期生產的故事片主要有反映荷蘭農村生活的《軍樂隊》(1958,導演B.漢斯特拉)、描寫一個少女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悲慘遭遇的《珍妮》(1958,導演V.范•海梅特)和喜劇片《同行們,不要喊叫!》(1960,導演F.拉德馬克爾斯)。
1965年荷蘭政府開始對電影生產給予資助。60年代中期,新一代電影工作者成長起來。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荷蘭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故事片《約瑟夫•卡突斯不光彩地返回倫勃朗的國家》(1966,導演W.維爾斯達賓)、《妄想狂》(1967,導演A.狄特沃斯特)等。
70年代攝制的較重要作品有《安澤拉》(1973,導演N.德爾•黑德)、《弗蘭克和愛娃》(1973,導演P.德•拉•帕拉)、《勵柳•穆威》(1971,導演V.維爾斯達賓)、《美味糕》(1972,導演P.維爾胡文)、《火紅頭發的辛》(1974,導演F.韋斯)、《太陽的孩子》(1975,導演R.萬•尼),以及導演J.斯傑林格的影片《來自奈梅根的馬里金》(1974)和《艾爾凱里克》(1975)等。在彩色和技巧方面進行實驗的影片有導演F.茲瓦爾蒂斯的《這是我》(1977)等。在藝術上獲得很大成功的影片有導演F.拉德馬克爾斯根據文學原作拍攝的影片《麥克斯•哈韋拉爾》(1976)、反法西斯的影片《女王的士兵》(1977,導演P.維爾胡文)和導演V.維爾斯達賓根據S.費斯特代克的作品改編的影片《1943年田園曲》(1978)。
這期間荷蘭紀錄電影的出色影片有:B.漢斯特拉的《12000000》(1964)、《水的叫聲》(1967),J.菲爾努的《在荷蘭的天空下》(1967)。反映發展中國家的問題的紀錄片有《非洲革命》(1972,導演克爾包斯•喬金)、《邊境的交叉點》(1974,導演F.布洛梅特)等。
⑦ 關於抵抗荷蘭殖民統治的電影
因為前幾天我看了大陸和台灣的Facebook表情包大戰後,心裡十分心酸。然後重新看了一些相關影視作品。希望可以喚醒民族團結的信念。
電影《鄭成功》趙文卓飾演鄭成功
最令人激動的是鄭成功指揮艦隊圍攻殖民者統治的台灣城的情景。鄭成功站在船上揮手指揮,在他的指揮下,將士們正向赤嵌城的敵人發起了猛攻,有的在放火炮,有的在射箭,而台灣各族人民正在幫助鄭成功的軍隊搬運軍火等物資。在城下的海面上是許多被鄭成功軍隊擊中的、正在斜沉的兵艦……這激動人心的場面,使我心潮難平。因為這是歷史,是血的歷史,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在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中,維護了祖國領土主權的完整,立下了卓越的功勛。他的事跡和現在的一些「台獨」分子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值得深思。
電視劇《國姓爺傳奇》趙樹海飾演鄭成功
我記得這部戲真的不錯, 現在回味起來 有種回到那個年代的感覺 無意識的聯想起還住在胡同大雜院的感覺 那個時候 沒有網路 天天守著電視 有好看的電視劇 就會一集不落的端著碗在看 哎 時光流逝 現在的小孩子們怕是再也不會有那種感覺了。
⑧ 鄭成功跟荷蘭人戰爭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樓主您好,這部電影叫《英雄鄭成功》,總投資人民幣2000萬元,由福建電影製片廠、瀟湘電影製片廠、中國影像交流協會樂藝文化傳播中心聯合拍攝。講述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兵兩萬五千、戰艦兩百艘進攻台灣與荷蘭佔領軍作戰。清康熙帝下令清軍不得趁機進攻,讓鄭成功放心大膽地收復台灣。鄭成功率軍憑借大潮,天降神兵於赤嵌城下,荷軍倉惶應戰,眼看抵擋不住,便將薛良等人押在城頭作為人質。薛良遙望鄭成功,微笑間毅然跳下城樓。鄭成功率眾將士殺出一條血路,攻下赤嵌城。八個月後,荷軍總督揆一簽下投降書,交出台灣島,台灣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⑨ 荷蘭怎麼入侵台灣的
16世紀中葉以後,美麗富饒的台灣成為西方殖民主義者凱覦的對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強相繼侵擾台灣,或掠奪資源,或進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佔領。17世紀初,荷蘭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權地位,來到東方,積極參加對殖民地的掠奪。它先後於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啟二年)兩次侵佔澎湖。1624年(明天啟四年)。明政府出兵將荷蘭殖民者逐出澎湖,俘獲荷軍主將,余眾逃往台灣南部,侵佔了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兩年後,西班牙人又從呂宋入侵台灣,占據了基隆和淡水一帶。1642年,荷蘭人奪取了西班牙人在台灣北部的據點,台灣自此滄為荷蘭的殖民地。
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38年,先後在台灣修築城和普魯文遮堡(赤嵌樓),作為進行殖民統治的中心。但其佔領區實際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區,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兩港,而且它的統治一直是極不穩固的。荷蘭殖民者對台灣同胞進行殘酷的盤剝,不斷激起台灣人民的反荷斗爭。1652年由鄭芝龍舊部郭懷一領導台灣軍民發動的起義,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群眾曾一度攻克熱蘭遮城,6000人在起義中壯烈犧牲。這次起義愈發堅定了台灣同胞收復國土的斗爭決心。九年以後,他們終於配合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虜,收復了台灣。
⑩ 荷蘭侵佔台灣的資料
01 台南 台南位於台灣省西南濱海平原南端,是台灣重要農業及蔗糖產區,台灣第四大城市。台南是台灣最早形成的城市,明天啟四年( 1624 年)起被荷蘭侵略者占據,先後在西岸建「熱蘭遮」和「普羅文查」兩城堡,明末( 1662 年)鄭成功大軍入台驅荷,並以台南為開發台灣基地,以赤嵌(即「普羅文查」)為承天府治,稱「東都」,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統一台灣後,改設台灣府,後改台灣道,皆以此為全台政治中心,建省後,省會移設台北府(今台北市),此地改稱台南府,為台灣南部中心城市。
02 雷約茲 1621年底,荷印公司總督柯恩便下令雷約茲組成艦隊,並在次年四月十九日向他發出了攻佔澳門和佔領澎湖並到台灣尋找良港的訓令。雷約茲這次的台灣之行,對日後荷蘭人被明朝官員趕出澎湖後決定留在台灣,有決定性的影響。1624年,荷蘭艦隊司令由宋克接任。
03
宋克 荷蘭艦隊司令。1624年2月8日,福建巡撫南居益派遣守備王夢熊率領的水軍,在澎湖北部吉貝嶼、白沙島東部登陸,向荷蘭殖民者發動進攻,雙方激戰數次。荷蘭殖民者難以堅持,8月間退守風櫃尾的荷蘭新任司令宋克(Martinus Sonck)同意撤出澎湖,福建當局則允許他們到台灣進行貿易活動。這為荷蘭侵佔台灣提供了機會。1624年9月,宋克指揮的荷蘭武裝船隊,在離開澎湖風櫃尾後來到台灣大員。當時,裝出一付可憐樣的荷蘭人提出只要借用「一張牛皮大的地方」就行了,善良的中國人當然信以為真,以為荷蘭人只是為停船上岸,所需地方不大,也就同意了。打開荷蘭人佔領台灣的大門。
04 熱蘭遮城 舊時的安平古堡,又稱熱蘭遮城。 300 年前熱蘭遮城的建築,屬於西方稜堡形式的海岸堡壘,規模非常壯觀宏大。城內的房舍、營堡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各層間並有樓梯相通;城的周圍和角落則分布著菱形和半圓形的堡壘,上置炮位,是城內主要的攻防力量。 城分「內城」和「外城」 2 部分。「內城」呈方形,共有 3 層;最下面 1 層是倉庫,地上兩層則有長官公署、瞭望台、教堂、士兵營房等設施,並高懸荷蘭國旗,是行政的核心所在。「外城」銜接於內城的西北隅,原是為加強內城的防衛,避免敵人長驅直入政治中樞而建。呈長方形,比內城稍低,內有長官、職眷宿舍,會議廳、辦公室、醫院、倉庫等公共建築。根據史載,當時的外城因有商賈宅院、舞榭歌亭,繁華盛極一時,是貿易的重鎮。
05 赤嵌城 指現在的台灣省台南市。台南一帶原有赤嵌社之稱。年荷蘭侵略者在今台南造普羅文查城,人稱赤嵌城或紅毛城。
06 《台灣府志》 清朝康熙24年(1685年)由首任台灣府知府奉天錦州人蔣毓英主修,「諸羅知縣李麒光起稿編纂而成」(通稱《蔣志》),書名頁題:「台灣府志,本府藏版」,無序跋,目錄次行署「襄平蔣毓英集公氏纂,男國詳祚校字」,也是康熙23年(1684年)台灣置府(一府三縣(台灣縣、鳳山縣、諸羅縣))後首部地方誌,10卷。 康熙33年(1694年)起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高拱乾以蔣毓英的府志草稿增補纂成《台灣府志》(通稱《高志》),康熙35年(1696年)刊行,10卷。康熙49年(1710年)鳳山知縣宋永清延攬鳳山教諭施士岳與生員等諸人共同增補康熙35年(1696年)至康熙49年(1710年)之間台灣府之政軍民情風俗諸事,稱為《增修台灣府志》,但未刊行。 康熙51年(1712年),分巡道陳璸、知府周元文以鳳山知縣宋永清之增輯,仍有不詳之處,乃與台灣府郡博士弟子員生廣搜資料補輯重修「府志」稱《重修台灣府志》(通稱《周志》),10卷。
07 笨港 笨港在十七世紀荷蘭人所繪的地圖中,稱為Ponkan。因為當時常有平埔族出沒其地,有人認為Ponkan乃是平埔族語,隨後閩粵移民稱此地為「笨港」,應從平埔族語音譯而來。笨港與倫敦相似,系由笨港溪南北兩岸同時發展出來之城市,對外通稱笨港,本身卻再分成南北二港。至乾隆十五年笨港溪稍向南移,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之役,笨港北街為爽文部攻入劫掠,縱火,幾成片土,居民移居舊河道新生地;嘉慶二年,台颶來襲,山洪暴發,笨港溪氾濫,河道南移,沖入南街前後街之間,後街大部份並人北街,合稱笨港北街,前街屋宇被毀甚多,居民逐漸外移,形成北街繁盛,南街衰退之情形,至今猶然。
08 雞籠(基隆) 基隆市位於台灣島最北部,是一個港口都市。轄7個區、7個附屬島嶼,總面積132.76平方公里。基隆古名雞籠,一說因基隆山象雞籠形狀而得名,又一說認為該地以前為高山族凱達喀蘭人住地,「雞籠」是「凱達喀蘭」的閩南方言譯音。明末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張燮著的《東西洋考》里,就有雞籠社、雞籠港、雞籠城、大雞籠街等記載。表光緒元年(1875年)設基隆廳時,才把雞籠改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雞籠,1642年被荷蘭殖民者所取代,1667年才被鄭經(鄭成功之子)率部趕走。日本入侵時期(1895年至1945年),設基隆郡基隆街,後來升格為市,1945年台灣光復中國政府接管後,成為省轄市。現轄仁愛、信義、中正、中山、安樂、暖山、七堵等7個區。
09 郭懷一 約1603年—1652年9月7日,為台灣被荷蘭統治期間的屯墾領袖與起事領袖,出身福建泉州同安。郭懷一在現今台南縣永康市一帶,從事墾殖。當時漢人在永康地區種植麻、米等經濟作物,亦發展成交易小村落,即油車行村,郭懷一為當地領袖,荷蘭文獻作「五官懷一」(Gouqua Faet)。1650年前後由於蔗糖業不振,加上荷蘭人課稅蠻橫,終於引起漢人不滿,郭懷一便密謀起事。但是郭懷一起事為其結拜兄弟所密告,郭懷一不得不於1652年9月7日率眾攻打普羅民遮城。當日,郭懷一便戰死於普羅民遮城之下,余眾往南退逃至漚汪(高雄縣大湖鄉)而被殲滅,漢人此役被誅殺者,超過數千人。而此次郭懷一起事,荷蘭也動員大量台灣原住民鎮壓漢人。也有說法指出郭懷一是鄭成功的部將,但並無當時的中、荷文獻可資佐證。
10 蔣毓英 生於中國浙江,由官生升任福建泉州知府。1683年,他從泉州調升至台灣,擔任台灣清治時期的首任知府。任內興建義學,著台灣府志。任滿後,再調回中國大陸,於湖廣,晉江等地擔任地方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