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吳天明出生於哪裡
吳天明
吳天明(1939年12月5日—2014年3月4日),祖籍山東省萊蕪市,出生於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
1960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巴山紅浪》。1974年,進入中央五七藝術大學電影導演專業班(後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學習。1979年,與滕文驥聯合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生活的顫音》。1984年,執導劇情電影《人生》,該片獲得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87年,憑借劇情電影《老井》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1994年,憑借劇情電影《變臉》獲得第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2年,憑借劇情電影《首席執行官》入圍第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導演獎。2005年,吳天明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身成就獎。2008年,擔任愛情電影《過界》的製作人。2012年,主演劇情電影《飛越老人院》。2014年3月4日,吳天明因心梗離世,享年75歲。2016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百鳥朝鳳》上映,該片獲得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他憑借該片獲得第3屆中澳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中文名:吳天明
外文名:WuTianming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身高:172cm
出生地: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
出生日期:1939年12月5日
逝世日期:2014年3月4日
職業: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
代表作品:人生、老井、變臉、首席執行官、百鳥朝鳳
主要成就:第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人物經歷
1960年,吳天明報考了西安電影製片廠演員訓練班,並在劇情電影《巴山紅浪》中飾演農村青年鐵牛。1962年,訓練班結業後,留在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做了演員。
1974年,進入中央五七藝術大學電影導演專業班(後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學習。1979年,與滕文驥聯合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生活的顫音》。1981年,與滕文驥合作執導親情電影《親緣》,該片由劉冬、徐敏合作主演。
1983年,獨立執導劇情電影《沒有航標的河流》,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二等獎、第4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中心電影獎。1984年,執導由周里京、吳玉芳搭檔主演的劇情電影《人生》,該片改編自路遙的同名小說,影片獲得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86年,擔任劇情電影《盜馬賊》的製作人。
1987年,擔任劇情電影《紅高粱》的製作人;同年,執導由張藝謀、呂麗萍、梁玉瑾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老井》,該片根據鄭義的同名小說改編,影片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他憑借該片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此外,還擔任了劇情電影《孩子王》的製作人。
1989年,參演奇幻愛情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1993年,參演由王穎執導的劇情電影《喜福會》。1994年,執導由朱旭、周任瑩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變臉》,該片獲得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合拍故事片獎,他憑借該片獲得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98年,執導由袁立、柳雲龍合作主演的愛情電影《非常愛情》。2002年,執導以張瑞敏為原型創作的傳記電影《首席執行官》,該片入圍第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他憑借該片入圍第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導演獎。2005年,吳天明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身成就獎。
2008年,擔任愛情電影《過界》的製作人。2012年,與許還山合作主演劇情電影《飛越老人院》,在片中飾演熱情開朗的老周;同年,擔任劇情電影《孩子那些事兒》的製作人,該片由王競執導。
2016年5月6日,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百鳥朝鳳》上映,該片獲得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他憑借該片獲得第3屆中澳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個人生活
家庭
吳天明的女兒是吳妍妍。高中畢業後,吳天明就把她送到美國學習服裝設計了。但是,吳妍妍到了美國後很快私下改學了表演專業。
逝世
2014年3月4日,吳天明因心梗離世,享年75歲;3月8日下午3點,吳天明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2017年4月12日,吳天明逝世三周年骨灰落葬儀式在西安市殯儀館舉行。
主要作品
導演電影
編劇作品
參演電影
飛越老人院-None,飾演老周
老人願-None,導演張楊
喜福會-None,飾演WuTsing(asTianMingWu)
古今大戰秦俑情-None,飾演MovieDirector
巴山紅浪-1961,飾演鐵牛
製作電影
獲獎記錄
人物評價
吳天明對人熱情、真誠、淳樸,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而且,他是內行,特別愛護人才,不是裝出來的。他的電影風格很像台灣的侯孝賢,只是更硬朗。他的作品都是有感而發的東西。他很注重真情實感。也許從技術、技法、觀念上可能落伍了,但是他將全部的情感真誠傾注到每一寸膠片上。他的創作風格是無形的,他不追求華麗的、形式感的東西。他就像太行山的石頭一樣,是一種返璞歸真。同時,他的影片都有著較深的內涵和深度,溫厚而朴實,他對題材的選擇是認真慎重的,這表現了他的良心,愛心和責任感,也顯示了他的才華,修養和視野(張藝謀、田壯壯、華商網綜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