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清軍與明軍大戰黑山是什麼電影

清軍與明軍大戰黑山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1-07-29 08:11:28

① 康熙王朝第幾集是清軍跟明軍打仗

第二十三集。

② 明清時期的《黑山大戰》

閣下一定是看了<<大清風雲>>被誤導了!
歷史上沒有什麼明清的黑山大戰,"范浩民.范浩正"是虛構的人物.從官職和所做所為看,兩個人物合在一起的人物原型應該是洪承疇.以下是洪承疇身平,你看看就知道了.
是松山之戰明清兩軍的主帥是洪承疇與豪格
http://qzhnet.dnscn.cn/qzh28.htm

洪承疇(1593—1665年)
〖家世、總督三邊、松山之戰、降清、事清、夏允彝、夏完淳之死、評說〗
字彥演,號亨九,出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英山霞美鄉(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
家世
洪承疇出身望族後裔,是武榮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孫,屬東軒五房,書香門第。到了他的曾祖父輩,已是家道中落,並不富裕。
曾祖父洪以詵,癢生(秀才)。
祖父洪有秩,貢生。文章有名氣,早年卒於赴考途中。夫人戴氏在有秩死後生下遺腹子洪啟熙(字爾朝,號幼跡公),就是洪承疇的父親。戴氏孝事姑婆,撫孤成長,被朝廷表節孝烈女,累贈一品夫人。
父洪啟熙也中秀才,性格莊重,以至孝名聞鄉里。娶妻傅氏,是名門閨秀,教子極嚴。生子三,長承疇,次承畹,三洪承畯。承畹早逝。承峻是名聞泉郡的書法家。
出仕
洪承疇童年入溪益館讀書。因家境貧寒,11歲輟學,在家幫母做豆乾,每日清晨還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賣豆乾。當時西軒長房的才子洪啟胤在水溝館辦村學,洪承疇叫賣豆乾之餘,常在學館外聽課,偶爾也幫學生做對子。洪啟胤發現洪承疇極有天份且抱負不凡,免費收洪承疇為徒,重返校門。
洪承疇學慣用功,博覽群書。啟胤老師的《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孫子兵法》等書都被他借來認真研讀,從小就表現了治國平天下的願望,甚得洪啟胤賞識。洪啟胤曾在洪承疇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駒千里,國石萬鈞」的評語。
洪承疇在水溝館讀了五年書後,又到泉州城北學館讀書。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23歲的洪承疇赴省參加鄉試,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舉人。次年,赴京會試,連捷登科,為丙辰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
總督三邊
洪承疇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任事6年。明·天啟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學僉事,以才高識士,所選人才皆俊奇,為朝廷所器重,2年後升遷兩浙承宣布政左參議。
明·天啟七年(1627年),升陝西督道參議。
明末政治腐敗,農村破產,壓迫剝削日益加重,陝西又逢旱災,人民無法生活。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王嘉胤、楊六、不沾泥等在陝西府谷等地首舉義旗,全陝響應。從崇禎元年(1628年)至崇禎三年間,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先後起義,陝境共有義軍100餘部。一部份官軍邊兵,因缺餉嘩變,亦加入義軍,並成為骨幹。
明廷令三邊總督楊鶴「剿撫兼施、以撫為主」。
崇禎二年(1629年),農民軍王左掛、苗美率兵進攻韓城。陝西總督楊鶴手中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洪承疇斬殺敵兵三百人,解了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
崇禎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疇被任為延綏巡撫。作為楊鶴手下干將,本該支持上司的「招撫政策」,可是洪承疇沒有,他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僅剿匪,且並「殺降」!當時被其殺掉的投降「賊軍」多達數萬,這也是洪承疇出現在每本歷史書上都是「反動人物」的原因。其實如果讀過明末「賊軍」史就不難發現,李自成、張獻忠曾多次詐降,養精蓄銳一段時間後再反。明朝多次對「賊軍」剿而不死,就是因為這種詐降。由此可見,洪承疇在這方面是頗有先見之明的。
明廷無力養活大批飢民,已就撫者,紛紛再起。崇禎四年(1633年),三邊總督楊鶴為此被罷官入獄,洪承疇繼任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改楊鶴的「邊剿邊撫(誘降)」為「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農民軍。崇禎五年(1632年)春天,一股農民軍由於頂不住官軍的壓力,向慶陽突圍。洪承疇親赴慶陽,指揮會戰。雙方在西澳激戰數十次,農民軍損失慘重,首領杜三、楊老柴被斬殺。此戰一掃多年官軍之頹氣,被朝廷稱為「西澳大捷」。
各部義軍先後東進,崇禎四年(1631年)至六年(1633年),活動中心移至山西。作戰亦由極度分散,各自為戰發展為相對集中,互相呼應。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等部20餘萬人,號稱36營,一度破大寧、隰州、澤州、壽陽等城。
崇禎六年(1633年)冬,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24營10餘萬人突破官軍包圍,經澠池縣突破黃河防線,轉進至明軍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鄖陽為中心,分部來往穿插於豫楚川陝之間,利用官軍分兵守境,互不協同的弱點,進行游擊性質的流動作戰。明軍不得不分兵把守要隘,窮於追剿,陷入戰線過長,兵力分散的困境。洪承疇為改變被動局面,以重兵包圍起義中心地區,實施重點進攻,高迎祥義軍接連敗於確山、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市西南)等地,被迫轉入西部山區。
明廷為改變「事權不一、相互觀望」被動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圍剿」方針。崇禎七年(1634),以陳奇瑜為五省總督,統一指揮陝晉豫川及湖廣官軍,由四面分進合擊,企圖一舉盡殲各部義軍。義軍相繼轉進漢中,圍剿落空。
明·崇禎七年(1634年)十二月,明思宗朱由檢撤陳奇瑜,洪承疇仍任陝西三邊總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為明廷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當其調動官軍入陝,重新組織圍攻時,當時農民軍聚集在陝西的有20餘萬人,其中以闖王高迎祥,及其部屬李自成的力量最為強大。洪承疇命總兵賀人龍、左光先出兵夾擊,義軍突圍東走,轉進靈寶、汜水(均在河南)。
崇禎八年(1635年)一月,洪承疇率主力出潼關,在河南信陽大會諸將,准備對起義軍實行大規模的軍事圍剿。
義軍於崇禎八年初,分三路分進:一部西返陝西,一部北進山西,一部東入鳳陽,焚毀皇陵。洪承疇軍三月間至河南時,義軍已大部又集中於陝西。洪承疇匆匆回軍關內。李自成在寧州、真寧兩殲官軍,破咸陽,逼西安。高迎祥、張獻忠等乘官軍被牽制於陝之機,三度進入河南。
明廷認識到在義軍流動作戰情況下,全面圍剿,勢難成功,又改用分區負責,重點進攻的方針。崇禎八年(1635) 八月,以盧象升為五省總督,專治中原;洪承疇專治西北,各自負責,相互協同。當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張獻忠在河南連續失敗,兵力損失過半,殘部再返陝西。此時,李自成在興平等地亦多次失利。
明廷為加強陝西攻勢,令孫傳庭全力進攻漢中的高、張各部,令洪承疇專力進攻陝北的李自成等部。崇禎九年(1636年)七月,洪承疇率軍在臨潼大敗農民軍,起義軍被圍困在叢山之中長達3個月。高迎祥率部從陝西漢中突圍,遭陝西巡撫孫傳庭埋伏,在整厔(今陝西周至)被洪承疇俘虜,並將其解京磔死。高迎祥余部走歸李自成,起義軍推戴李自成為闖王。
此時,清軍入邊,破昌平等16城,朱由檢急調盧象升率軍馳援,中原壓力減輕。張獻忠乘機復起,聯合羅汝才等部20餘萬人,沿江東進,分散活動於蘄州、霍山一帶。
崇禎十年(1637年),朱由檢再命熊文燦為五省總理,增派禁軍1200人,組織新的圍剿。李自成進軍四川,一度破城l0餘座,並攻克甘肅的寧州、羌州,入七盤關,但在十一年(1638年)返陝時,在洮河一帶遭洪承疇及孫傳庭軍襲擊,敗走岷州。與此同時,張獻忠在南陽亦為左良玉軍擊敗,負傷退谷城。熊文燦遂改圍剿為招撫。劉國能、張天琳、張獻忠、羅汝才先後降明或就撫。李自成率殘部活動於川陝邊境山區。
崇禎十二年(1639年)十月,陝西最後一股「賊軍」——李自成部在流竄途中,被洪承疇令總兵馬科、左光先領兵截擊。李自成回師轉東,洪承疇又令曹變蛟潼關設伏邀擊,李自成大敗,僅餘18騎走入陝南商洛山中,農民起義陷入低潮。
洪承疇治軍有方,鎮壓農民起義連連勝利,俘殺高迎祥,又多次打敗李自成,統治階級內部頌聲大起,稱洪承疇的軍隊為「洪軍」。在取得一定戰果之後,洪承疇向崇禎皇帝上書請求留餉銀20萬兩,一部份作軍費,一部份賑濟貧民。
松山之戰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軍兩路南下,陷真定、廣平、順德、大名(均在河北)等地,高陽失守,大學士孫承宗殉職,盧象升在巨鹿陣亡,京師戒嚴。兩面受敵的明朝,不得不從西線把主帥洪承疇調來,與孫傳庭率軍入衛。
清太宗皇太極即位以後,清政權機構日臻完善,國力軍力都有很大增長。但是它的地盤,仍限山海關以東。而且在這個有限的地盤中,還有幾個明軍困守的據點,比如錦州、寧遠、松山、杏山、山海關等等,這些據點是清軍進一步發展的障礙。為了統一東北並把勢力擴展到內地,必須拔除這些據點。為此,皇太極下決心要攻克山海關和錦州,打通去往關內的交通要道,為滅亡明朝、奪取北京創造條件。1938年秋,皇太極領兵攻佔義州,以此為基地,展開對錦州的圍攻戰。
明·崇禎帝也極力加強對山海關和錦州的防守。 崇禎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初,洪承疇調任薊遼總督,領陝西兵東來,與山海關馬科、寧遠吳三桂兩鎮合兵。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為犄角。
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清軍攻錦州及寧遠,洪承疇派兵出援,敗於塔山、杏山。
崇禎十四年(1641年)春,為挽救遼東危局,明廷遣洪承疇率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朴、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等所謂八總兵兵馬,領精銳十三萬、馬四萬來援,集結寧遠,與清兵會戰。
明·崇禎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皇太極發大兵圍攻錦州,採取長期圍困方針,勢在必克。清兵逼城列營圍困,明錦州守將祖大壽告急。對明朝來說,這些據點所形成的一條防線,是拱衛大門的生命線,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
洪承疇是一位富有實戰經驗的統帥,他所率領的明軍,是分別由八個邊鎮臨時調集起來的。兵雖是精兵,但明末的將帥是驕橫出了名的,臨陣能否服從洪承疇的統一號令,這是洪承疇難以充分發揮指揮才能的最大障礙。因此,洪承疇主張徐徐逼近錦州,步步立營,且戰且守,勿輕浪戰。洪承疇控制了松山至錦州的制高點,以凌歷攻勢重挫清軍,錦州局勢開始好轉。
但明廷政治極端腐敗,崇禎皇帝又性多疑忌,用人不專,片面聽信新任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促戰意見,同時又密敕刻期進兵。陳新甲還派兵部職方郎中張若騏作監軍,到前線督促洪承疇速戰速決。張若騏雖是五品小官,但職權很大,使洪承疇以守為戰把清軍拖疲拖跨的作戰方略無法實施,迫不得已,即進師松山。這是洪承疇難以充分發揮指揮才能的又一障礙。
七月,洪承疇領兵援錦州,與遼東巡撫邱民仰駐軍松山北。洪承疇將騎兵布置在松山東、南、西三面駐扎,將步兵布置在離錦州只有六七里地的乳山崗,准備與清軍決戰。
八月,皇太極得知明·援兵已到,便親率大軍從盛京趕來赴援,駐扎在松山、杏山之間,部署在明軍的南面,濟爾哈朗軍攻錦州外城,截斷松、杏間明軍的聯系,切斷明軍糧道,斷絕洪承疇歸路,在明軍的背後形成一種大包圍態勢。明·錦州守將祖大壽不敢出戰。隨後,皇太極又派兵奪了塔山之糧。明軍的戰略意圖是在松錦之間與清軍決戰,現在卻被清軍切斷後方糧道供應,存糧只剩三日,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慌,「欲戰,則力不支;欲守,則糧已竭,遂合謀退遁。」洪承疇主張決一死戰,而各部總兵官主張南撤,最後集議背山突圍。
兩軍交戰後,洪承疇背松山列陣,派兵沖擊清營,一沖不破,便決定撤退。因軍中乏糧,諸將各懷去志,遂不待軍令,大同總兵王朴乘天黑率部遁走,馬科、吳三桂兩鎮兵也爭相率軍逃奔杏山。清軍趁勢掩殺,前堵後追。當他們逃到杏山時,又決定撤奔寧遠,結果再次遭到伏擊,部卒傷亡慘重。洪承疇由於事先沒有決戰的決心,明兵兩鎮六總兵敗潰,十數萬人土崩瓦解,先後被斬殺者五萬三千多人,自相踐踏死者及赴海死者更是無計其數。剩下自己帶領的殘兵萬餘人,被清軍團團圍困在松山,餉援皆絕。
九月,皇太極回盛京,留多鐸攻城。洪承疇突圍失敗。
十月,清軍豪格部駐松山。洪承疇戰敗,明兵不能回城,多半降清。
崇禎十五年(1642年)一月,洪承疇聽說朝廷援軍趕到,又派6000人馬出城夜襲,被清軍戰敗。敗兵欲退入城內,但洪承疇見後有追兵,竟下令關閉城門,因而敗兵大部被殲,其餘的逃往杏山,後遭伏擊全被殲滅。洪承疇不敢再戰,而朝廷援軍也因害怕清軍不敢前來。就這樣,松山一直被圍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糧食殆盡,松山副將夏承德叩請清軍,願拿兒子夏舒做人質約降。
三月,清軍應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疇、巡撫邱民仰被俘,總兵曹變蛟等被殺。
洪承疇被俘後,久被圍困的錦州明軍已筋疲力盡,糧盡援絕,又見松山、杏山的明軍已敗,待援無望。四月,錦州守將祖大壽,便走出內城,率眾出降(這可是他的第二次降清了)。 塔山、杏山也相繼落入清軍之手,明軍的錦寧防線,實際上已不復存在。
松山失陷對明朝影響極大,從此明朝在關外已不能再戰,完全無力應付遼東局面,除寧遠一地外,全部落入清軍手中。皇太極曾自負地說:「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兩邊砍,則大樹自仆。現在明朝精兵已盡,我再四周縱掠,北京一定可得。」這年10月,他派貝勒阿爾泰率清軍入關,大擾河北、山東,攻破3府、18州、67縣,俘人口36萬,牲畜50萬頭。(再努把力就可以與李自成會師了)清軍中經北京時,明軍毫不阻擋,放其回盛京。 關內方面,李自成農民軍迅速發展,明軍也失去了主動地位。在清軍與農民軍兩大勢力東西交攻之下,明朝已處於覆滅的前夕。
降清
洪承疇是大明祟禎皇帝的肱股之臣,文武兼備,謀略過人,是不可多得的良才。洪承疇被俘後,清·太宗為今後逐鹿中原計,一心爭取洪承疇歸順,以「滿漢之人均屬一體」的政策籠絡他,下旨以禮護送洪承疇到盛京(沈陽);同時,皇太極命斬一同被俘的巡撫邱民仰等人,以威嚇洪承疇。
到得盛京,太宗派滿漢文武官員 輪流勸降,均遭拒絕;清將發怒,舉九刀威脅,他「延頸承刃」,始終不屈。洪承疇住大廟而科頭跣足,肆意漫罵。
洪承疇絕食數日,拒不肯降。皇太極得知洪承疇好色,每日派10多個美女陪伴,也沒效果。皇太極無計可施,特命最受寵信的大學土、吏部尚書範文程前去勸降,看他是否果有寧死不屈的決心。範文程至,洪承疇則大肆咆哮,而範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與他談古論今,同時悄悄地察言觀色。談話之間,樑上落下來一塊燕泥,掉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一面說話,一面「屢拂拭之」。範文程不動聲色,告辭出來,回奏太宗:「承疇不死矣。承疇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皇太極接受範文程、張存仁意見,對洪承疇備加關照,恩遇禮厚。
當夜,一位儀態萬方的麗人,密攜人參湯款款地走到洪承疇的榻邊。洪承疇閉目面壁,毫不理睬。麗人嬌嗔地說道:「洪將軍,您對大明江山如此赤膽忠心,實在令人敬佩。將軍即使絕食,難道就不喝口水而後就義嗎?將軍,您還是喝一口吧!」洪承疇望著這迷人秀色,聽著這溫柔勸話,聞著這誘人香味,頓時心神激盪。麗人不斷勸飲,同時以壺承其唇。洪承疇不知這「水」是人參湯,便出乎意料地喝了一口。麗人又如此再勸,洪承疇竟連飲了幾口。
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極親臨太廟,洪承疇立而不跪。皇太極問寒問暖,見洪承疇衣服單薄,當即脫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疇的身上。《清史稿》載:「上自臨視,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無寒乎?』承疇瞠視久,嘆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頭請降」。 隨即剃發易服,歸順大清。皇太極大喜,說:「我今獲一導者(向導),安得不樂!」委以洪承疇重任。後來,當得知那天夜裡把壺勸飲的麗人是當今皇上最寵愛的庄妃博爾濟吉特氏時,洪承疇不勝惶恐。可是皇太極和庄妃待他態度如常,好象根本沒有發生此事一般。洪承疇越發感激,死心踏地為滿清效勞。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權重,口碑也不錯,既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愛戴。松山兵敗,舉朝大震,都以為洪承疇必死無疑,崇禎皇帝極為痛悼,輟朝3日,以王侯規格「予祭十六壇」,七日一壇,於五月十日親自致祭,還御制「悼洪經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壇時,消息傳來:洪承疇降清了,御祭始罷。
事清
洪承疇降清後,清太宗命隸鑲黃旗漢軍,表面上對他恩禮有加,實際上並未放鬆對他的防範,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終皇太極一朝,除咨詢外,也沒有任以官職。
清·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大順·水昌元年,1644年)四月初九日,洪承疇從睿親王多爾袞率軍l0萬大舉南下攻明,十一日至遼河,得知大順軍已攻佔北京、明思宗自縊,遂用洪承疇之謀,「出其不意,從薊州、密雲近京處,疾行而進」,直趨北京。四月十三日,李自成親自統領6萬兵馬,進攻吳三桂,企圖奪佔山海關。十五日,多爾袞率清軍行至翁後所(今遼寧阜新境內),接吳三桂乞求合兵攻李自成書,立即改變進軍路線,日夜兼程,急馳山海關。二十一日晨,李自成軍抵山海關,以6萬對吳三桂 8萬兵力,在石河及東、北、西三面全線發起進攻,吳軍瀕臨危殆。二十一日夜,多爾袞率清軍抵達關外的威遠城,擊敗大順軍唐通部。二十二日晨,吳三桂剃發稱臣,開關出迎清軍。中午,蓄勢伺機的清軍騎兵在英王阿濟格、豫王多鐸率領下,突然從吳軍陣右殺出,農民軍猝不及防,最終失利,由水平(今河北盧龍)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率大順軍倉促西撤。多爾袞命吳三桂向西追擊,自統清軍直趨北京。
洪承疇建議:「我兵之強,流寇可一戰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於滅賊,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諒財物之意。仍布告各府縣,開門歸降,官則加升,軍民秋毫無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誅,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內應者,破格封賞。此要務也。」多爾袞採納他的建議,於山海關擊敗李自成的農民軍後,向明朝官民發布出師告示,結果大軍所過州縣及沿邊將吏皆開門款附,收到極大的政治效果。
清兵入京後,順治帝對洪承疇十分器重,以洪承疇仕明時的原職銜任命他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 成為清朝首位漢人宰相。
洪承疇建議清延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獻計甚多,大多被順治採納,加以推行。
如恢復明代的內閣票擬制度,以便大學士對用人行政等要務能有所指陳,六科也可以據以摘參,從而達到杜漸防微的目的。他還建議九卿科道會推督撫提鎮官員實行保舉連坐法,慎重用人行政。
為了鞏固清政府的統治,洪承疇建議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了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逐漸淡化滿漢之間的畛域。順治帝和洪承疇的一則對話:「上曰:『朕試人之法,倍難宰( 相 )、 ( 督 ) 撫 ,何術方不受欺 ? 』對曰:『敷奏以言,明試以功。』立論最為宏通,可以為法。上曰:『 如此看來,豈《虞書》還是不可不熟讀。』對曰:『豈《虞書》而已哉 ! 五經皆治天下之大寶也。』」
此外,他還舉薦許多明朝官吏,倡興北方水利,對當時政局的安定,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豫親王多鐸率師攻佔南京,福王被擒,南明弘光政權覆滅;隨即佔領常州、蘇州、太倉、嘉興等地,址分順利。多爾袞被勝利沖昏頭腦,悍然下「剃頭令」:「反對者,殺無赦」。這一帶有強烈民族征服性質的命令,立即激起江南漢族人民的強列反抗,抗清浪潮風起雲涌。危難之中,多爾袞於閏六月忙派洪承疇取代多鐸,授予「招撫江南各省總督軍務大學士」,敕賜便宜行事。
洪承疇採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及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刺激經濟發展的措施,盡量避免過多的武裝沖突和流血,為促使國家迅速統一和安定社會秩序起了積極作用。如招撫、 舉薦大批明朝降官,請求清政府蠲免錢糧、停徵漕運稅等,緩和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促進形成安定局面。他以「原官、司留任,不念舊故」為條件,用和平方式招撫寧國、徽州、九江、南昌、袁州、南康、吉安、廣信等十三府,使這些地方免遭兵火洗劫。
當然,洪承疇受命招撫江南,也鎮壓屠殺許多江南抗清義軍,斬殺了明王室內的一些頑固勢力,如左僉都御史金聲、大學士黃道周、明宗室長樂王朱誼石、瑞安王朱誼防、金華王朱由產、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誼貴等人領導的抗清武裝。洪承疇遭到抗清人士的一致唾罵和譴責,金聲、黃道周被俘時都痛斥他無恥變節,連他的母親和親弟弟洪承畯也面責他的不忠,但從促進清王朝完成統一中國大業的角度來看,其功績是主要的。史稱「開清第一功」。
順治四年(1647年),洪承疇因父喪,回鄉守制。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奉召返京,再次入內院佐理機務。攝政王多爾袞對其慰勞備至,寵信有加,一連數日召見垂詢各省應興應革之事,所有建議,無不採納。
順治八年(1651年)閏二月,洪承疇兼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甄別諸御史為六等,有的起升,有的外轉或外調,有的降黜,得罪一批朝官。御史張宣等彈劾洪承疇與尚書陳之遴屢集議火神廟密謀反叛,又未請旨私送其母回閩。洪承疇辯白:火神廟集議即為甄別御史差等,非有他故;送母未先請旨,自甘服罪。上諭:「以廟議事,不必懸揣;為親甘罪,情有可原。著仍留任,以觀後效。」
順治九年(1652年)五月,洪承疇母喪,奉旨私居持服,照常入值。
順治十年(年),孫可望、李定國所率領的幾十萬農民起義軍在雲、貴歸附明宗室桂王朱由榔,抗清出現新高潮。五月,已任內翰林弘文院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機務,兼任《大清太宗實錄》總裁官的洪承疇,又被任命為「太保兼太子太師,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五省,總督軍務兼理糧餉」,「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戶部不得稽遲」,事後報聞。此時洪承疇已61歲,臨行前,順治帝設宴餞行,賜寶馬、寶刀。
洪承疇入湖廣後,制定了嚴防重鎮,互為犄角,先安湖廣,後平雲貴的方略,基本上停止了大規模的攻勢作戰。他以湖南為中心,實行屯田、備糧、修城防、設水師,作長期計劃。而對西南一帶多年戰亂,民不聊生,人民需要安定,國家需要統一的時局,洪承疇堅決反對窮兵黷武。他審度時勢,實行軍事上「以守為戰」、政治上「廣示招徠」、經濟上「開墾田畝」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為靖南疆促進國家統一立下了歷史性功勞。
順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孫可望攻岳州(今湖南嶽陽),為洪承疇設伏所敗,撤回貴州。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洪承疇經略湖南時,駐於長沙黃興北路又一村明代吉藩四將軍府(今青少年宮),並建集思堂。署之東有真武宮,明吉藩建。清初,真武宮成為關押「反清復明」人士的監獄,著名學者陶汝鼐即下獄於此。後又因「洞庭舉事」一案,株連湖湘名士300餘人,會審真武宮。俟洪承疇到長沙,才平釋此案。
順治十四年(1657年),桂王的永曆政權內部發生矛盾,孫可望在與李定國的內戰中失敗,窮蹙請降。世祖一面命洪承疇率所部相機進取,一面命平西大將軍吳三桂自四川、征南將軍卓布泰自廣西分道進兵貴州。
順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世祖又命信郡王多尼為安遠靖寇大將軍,統軍南征。九月,清兵各路會師入雲南。
順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軍攻陷昆明,雲南平定。洪承疇上疏說,雲南地方險遠,少數民族眾多,不易治理,要留兵駐鎮,於是順治以吳三桂為平西王留駐昆明。他又看到雲貴地區地瘠民苦,疏請發內帑賑濟貧民,建議暫緩向逃亡緬甸的桂王余部進軍,使戰亂之後的雲貴地區的社會秩序漸趨安定,生產開始恢復。
順治十六年(1659年)八月,洪承疇因年老體衰、目疾加劇,請求回京;翌年正月,奉旨解任回京調理。因洪承疇功大、位高、權重,遭滿州貴族和一些漢族大臣的猜忌,並受到冷落。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順治死,子玄燁(康熙)嗣位。這時洪承疇業已69歲,仍任大學士,卻感孤獨,於五月疏乞休致。朝廷幾經爭論,康熙才授以三等阿達哈哈番母(輕車都尉)世襲。
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疇病逝,享年73歲。贈少師,謚文襄,賜葬京師,立御碑。洪承疇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區車道溝。文物部門曾進行過挖掘;「文革」期間墓地被破壞殆盡,但仍殘留有石碑、龜趺、石人等雕塑,古木也很多;現僅存一對石獅子。
洪承疇於明·崇禎年間,曾輯有《古今平定略》12冊。後人又輯有《洪承疇章奏文冊匯輯》及《經略紀要》24卷。

③ 歷史上是否有范浩民這個人,《大清風雲》中演的

歷史上沒有范浩民這個人,這是《大清風雲》中虛構的人物。

相關劇情簡介

庄妃難產之時,正值多爾袞率八旗精銳十六萬與范浩民的二十萬明軍大戰於黑山的艱難時刻。戰爭拉開序幕,宮中庄妃順利生下九皇子福臨,多爾袞率部直搗范浩民所在的紅衣炮陣,使原本對清軍不利的戰情轉危為安,多爾袞一舉生擒范浩民。

皇太極大宴群臣,力排眾議堅持以漢治漢的方針,命群臣必勸降范浩民。宴會上多爾袞最思念牽掛的人卻是庄妃。



(3)清軍與明軍大戰黑山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本劇的服裝借鑒了西方的做法,突出材料的質感,如色彩不同的八旗兵服、皮革盔甲,其造價每套在700元左右。主要演員孝庄的服裝就有30套之多,姜文的服裝也有十多套。

由於在劇中要大量說古文,飾演小順治的劉潭源訓練了用一個手指頭代表一句話的辦法,流暢地將長篇大論背了下來。

該劇本來是由張婉婷執導,姜文對於角色及視劇的理解與導演不一樣,劇組權衡再三,還是對姜文進行了妥協,把張婉婷換下,請來了陳家林繼續執導該劇。

韓曉在拍這部戲時,曾兩次從飛奔的馬背上摔了下來,第一次是把脖子摔腫了,第二次時摔傷了頸椎,當場就暈了過去。



④ 左良玉擁兵80萬,為和不去打清軍,挽救明朝,反而去攻打明軍

明朝末年,狼亂四起,內憂外患,明朝這個屹立了三百年的王朝就要倒下,風雨總是如期而至,歷史總在不斷循環的上演,當國破家亡的悲劇來到大明朝時,總會有許多的故事。

在這種情況下,左良玉為了爭奪南方地區的政權,就和掌控著朝廷的江北四鎮發生了沖突。左良玉打著與唐朝朱棣一樣的「清君側」的旗號,試圖打敗江北四鎮,奪回自己對朝廷的控制權,而江北四鎮也不願意將到手的權力交出去,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後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利益,他們兩大軍事集團都選擇背叛他們的主人弘光帝,投降與滿清的招撫之下。隨著南明實力最強的兩支隊伍都投降與清朝的麾下,南明在在歷史上畫下了的悲壯的句點。

歷史的車輪滾滾遠去,留給我們無心的思考,左良玉的孤獨與野心也隨著時光消失了。

⑤ 明末的錦州在當今的錦州市的哪個方位,還有遺址嗎,當年清軍和明軍大...

戰場不在錦州,錦州主要是雙方的攻防戰。當年的錦州城是在現在錦州的附近,具體位置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都在小凌河畔(那時候城市建設都要傍水)。 主戰場在松山(廣寧中屯所),大小凌河,有遺址,好像有門炮

⑥ 歷史上有明軍和清軍在長城的決戰嗎像這張圖一樣。

有,袁崇煥和皇太極的軍隊

⑦ 明軍對闖軍和清軍毫無戰鬥力,降清後卻神勇無比為其打江山,這是為何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回答,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⑧ 如果把松錦大戰時的清軍或明軍掉去打歐洲的30年戰爭。

首先,我們簡單的按照軍裝,進行對比。明軍最強的神機營,每個營有6000士兵,千斤以上的大炮數十門,抬槍(雙人抬著用的槍,實際上就是小炮)數百支,鳥銃(單人用的火槍)數千支。當然,這種部隊數量很少,遼東戰場上只有幾只。普通明軍部隊仍以冷兵器為主。清軍,以八旗騎兵為主要戰力,主力人數約為5萬。(不過這里小小的吐槽下,為mao明軍就是打不過清軍?)不過,要強調的是,清軍機動性的特點,在火器面前作用基本等於0,而游牧民族的剽掠,大概是清軍制明軍的基礎。
再來看西歐,三十年戰爭期間,雖然騎士遺風猶存,但火器的使用已經成為絕對趨勢。當時歐洲的火槍騎兵已經在各國部隊中廣泛存在(包括使用火槍與手槍兩種),冷兵器雖也在使用,但只是作為近戰兵器了。(再次吐槽,lz若對游戲感興趣,FIRE AND SWORD會幫你理解這個問題。)而且由於體格等原因,傳統上歐洲士兵使用重甲,這點是的他們的防禦力比天朝士兵強了不是一星半點,特別是在那個火器穿透力不是很強的年代。

⑨ 為何說薩爾滸大戰和松錦大戰是後金興起,明朝敗亡的戰役呢

薩爾滸大戰和松錦大戰都是明朝末年時期,明軍與後金或清朝之間的戰爭。那麼這兩次戰爭的結果都是明朝戰敗,而且還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來看看戰爭的影響。

這兩次大戰直接讓明軍主力損失慘重,使得明末的李自成很順利地就打進了北京,滅亡了明朝,所以也可以說這兩次戰爭間接地幫了李自成。松錦大戰後吳三桂在山海關是孤軍了,李自成和清軍的逼迫也使得吳三桂不得不投降清軍,引清軍入關。因此這兩次戰爭是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閱讀全文

與清軍與明軍大戰黑山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周星馳導演電影百度雲 瀏覽:125
一部海上獨自漂流的電影 瀏覽:446
一部國內沙漠電影 瀏覽:237
電影演員劉曉慶給武漢捐款多少 瀏覽:947
有一部電影女主脫皮變成美女 瀏覽:634
光靈電影預告片音樂 瀏覽:303
沙漠巨蟒中文版電影 瀏覽:813
蔡明的電影大全全集 瀏覽:998
巴王超過電影完整免費觀看 瀏覽:402
台灣電影金馬獎紅毯 瀏覽:264
一把雨傘是什麼電影 瀏覽:660
新疆的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335
蟻哥正傳完整版電影 瀏覽:487
電影十步追蹤女主角是誰 瀏覽:302
印度電影老虎演員表 瀏覽:478
犯罪電影反派的男演員 瀏覽:464
電影再次出發里圖片 瀏覽:562
貓眼電影院vip第一排 瀏覽:340
有一部電影叫什麼阿拉伯病毒 瀏覽:680
圖片上加電影文字圖片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