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電影藍紅白

法國電影藍紅白

發布時間:2021-07-15 09:56:53

『壹』 誰有法國電影藍白紅三部曲的影評,分別的,急求啊


對愛的肯定和盼望
一 愛與救贖

聖經上說:愛我們的鄰人。

基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延續的他一貫的對神的崇敬之情,整部影片就以「愛」為核心展開。

影片中老法官提出一個問題:存在真正的愛嗎?當瓦倫蒂娜說幫助購物可以讓那位孤獨的母親好受些,老法官嘲弄似地指出瓦倫蒂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擺脫內疚感,是為了讓自己好受些。實際上是對愛的一種否定——人們的所謂愛的行為從根本上是為了自己。

影片中出現新老兩代法官顯然不是偶然的,他實際上扮演著審判者的角色——用竊聽電話的方法對鄰居們為人所不知的罪惡行徑進行審判,他只是無力改變什麼。篤信這一觀點的老法官生活在空虛灰暗之中,但註定有紅色出現在他的生活中:瓦倫蒂娜的到來使他對這一觀點產生質疑,「你走後我告訴自己真惡心」,他停止了監聽並去報了案。隨著與瓦倫蒂娜的進一步交流,他終於看到了光明。實際上瓦倫蒂娜是在道義上對老法官進行審判,而與老法官經歷相似的年輕法官奧古斯特又成為對老法官進行法律審判的第三個審判者。然而僅僅是審判遠遠不夠。記得最後定格鏡頭中的那一片紅色是什麼嗎?是救生員的紅色救生服,它含蓄地指出紅色的根本目的——「救贖」。紅色的博愛!紅色的救贖!人不是生來自私的,老法官說愛別人是為了讓自己好受,正因如此我們在愛別人,愛別人就是愛自己,救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我們自己。影片中不時出現的桔黃色的車燈似乎象徵著人們的愛心,對世界產生懷疑時,燈的電池耗盡熄滅了,而重新燃起希望的老法官對瓦倫蒂娜說:「電池我已經裝好了。」

生活是艱難的,再陽光的地方也會有陰暗的角落,但我們不能因為陰暗就去否定生活,因為得不到愛就去否定愛。也許你的鄰居或偶然與你擦肩而過人就是你尋找的愛人,但——咫尺天涯。影片開頭那段電話線路的推軌鏡頭,音軌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對話,默認了電話作為科技發展的產物,的確給人帶來的方便,然而電話兩端的人不也是咫尺天涯嗎?人們無法在電話上進行心與情感的交流,反而平生了許多誤解與猜疑:瓦倫蒂娜每一次和男友打電話都會被對方懷疑質問。高科技成了人們疏離的載體,正是這種現代世界的生存狀態使人們之間更加難以溝通,各自遭遇著愛的冷淡、荒蕪、失落和絕望,於是產生了罪——源於愛的罪,這種罪可能無法被審判,但可以被愛救贖,只要我們更加坦誠、更加有包容力,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有希望。正如導演所說:人類遵守種種戒律,並非怕上帝懲罰,而更重要的事出於人性的需求,人總要設法超越自己,這是一切道德教化的最後目的,不是為了討好神,或是討好人。

二 宿命與輪回

貫穿影片始終的由女高音和管弦組成的空靈音樂告訴我們,世界是玄妙的,必然與偶然,宿命與抉擇在影片中反復出現。故事是由那樣多的偶然連接而成:掉下的書正好翻到了考試題目,廣播壞了於是撞到了法官的狗,因為買煙而錯過了女友的電話……反復出現的賭博機似乎預示著這一切只是巧合。然而瓦倫蒂娜卻說:我知道為什麼會贏。於是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這些真的只是巧合?很顯然,影片實際上被打上了深重的宿命論的烙印。瓦倫蒂娜對男友說,要不是她中場休息時跑出來,他們就沒法認識。的確如此,生活中很多情況下,正是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細節改變了你的一生。可是反過來想一想,如果那些都是巧合嗎?如果是命中註定呢?書帶註定會斷,廣播註定會出毛病,希旦註定會在那時跑出來,老法官和奧古斯特的命運註定相同……這種奇妙的宿命在海難獲救時達到了頂峰:紅色背景上瓦倫蒂娜驚魂初定的面孔,恰巧和她那幅「生命一息」的廣告招貼完全吻合,彷彿冥冥早有預示。

「輪回」是影片除了宿命以外另一個超現實的意象,奧古斯特斯就是老法官三十年後的一個輪回:輪回的金發女友、輪回的落地的書、輪回的背叛,甚至輪回的生物——生了小狗的希旦,似乎接下來的就是輪回的空虛無奈——奧古斯特也會像老法官一樣孤獨一生。

老法官說:「我可以選擇聽或者不聽,你也可以選擇說或者不說,但結果都是一樣。」我們彷彿被一種神的力量所籠罩,在宿命之中的人顯得那樣脆弱無力:愛脆弱得不堪一擊,幸福總是緊連著痛苦,聚散無常,擁有和缺失都無從掌握,就像本來預測的晴朗天氣會忽然狂風大作。在命運的操縱下,三個生活在同一時空的個體彼此獨立而交叉,衍生出不同的生命事件,但他們的命運卻彼此糾結和影響:心靈相通的瓦倫蒂娜和老法官生在不同的時代,重復老法官命運的奧古斯特和瓦倫蒂那是鄰居卻互不相識。太多好事、壞事每天在發生,而你或許就在他們旁邊,多數的事你無能為力,因為你畢竟不是上帝。於是老法官就什麼都不在乎了,他監聽光鮮衣著下的陰暗的醜行,目睹著人性的丑惡虛偽,嘲笑一切所謂的善良和美好。他改變不了什麼,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老法官告訴我們,生活沒有完滿,上帝也會犯錯誤,導致他和瓦倫蒂娜錯過了三十年,他對生活徹底失望。於是瓦倫蒂娜告訴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錯的,人性本非惡,只是難免軟弱,有些事你可以選擇不要放棄。他們兩個人的心靈互相交匯影響,讓觀眾停留在對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之中。暴風雨中總會有人死亡、失蹤,但也總會有人獲救。片尾瓦倫蒂娜和奧古斯特並排走出,偶然相依,一成不變的重復就此被改變,是否意味著他們修正了上帝犯下的錯誤,終於能在一起了呢?總之,影片在展示了宿命的絕望後雖然沒有給出答案,但給我們留下了希望。就連老法官沉寂的心也在期待那一束希望的陽光,僅僅一分鍾的光明,卻如此美麗,是否「愛」也是可以輪回的呢?


——————————————————————————————————————————


一個人所以會跟其他的人或者事有關系,是因為有什麼東西在聯系著,當這種聯系不繼續存在的時候,就很難再說這個人仍然跟其他的人或者事有關系,出門買食物,交房租水電費,甚至繼續工作都只不過是一種程式,這個人不過是完成這一切程序的機器,到了某一個時刻開始運作,到了某一個時刻停止。

在這樣的過程中,思維和行為都是根據習慣,因為身邊的一切不能再對這個人產生影響,所有的一切都是沒有關系的,有或者沒有,這里或者那裡,對象、內容或者時間。

再反反復復地看《藍》,每一個細節,一遍一遍地去琢磨,把自己當作她去經過,去感受,去思考,最後知道,誰都只是自己,無論有什麼樣的借口,無論有怎樣的依戀,到最後還只是自己。不管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其實也並沒有正確與否的標准,要的只是某一個人願意接受的答案。也就是自己給自己一個答案。

我一直以為任何人只要心甘情願或者無所謂,很多事情就好辦了,責任,如果要說責任,我們最底線的責任就是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有意識的作為——傷害到旁人,而並無必要因為旁人對你的行為的看法或者他一定要去做何感受而負罪。

最簡單的描述就是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小販不用以為自己在賣給「他」食物,而是在做自己的生意,只是有這樣一次交易存在,以此類推。當一個人以為自己跟別的人或事沒有關系的時候,誰如果把所謂的關心或者勸解強加,那不是善意,那是殘忍的傷害,通過不負責任的手段堆砌自己虛偽的高尚。

自由,是這部電影努力表達的主題,對於什麼是自由,導演通過很多種列舉的例子,去給出一種,僅僅是一種他自己理解自由的方式,讓每一個看這部電影的人自己去思考去回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個偉大的導演,因為他用自己內心真正的自由去傳達理解自由的真理。

當朱里在醫院醒來的時候,微弱呼吸中浮動的那一片羽毛,傳達的是生命的自由,生命原本不過如同一片羽毛那樣脆弱,開始或者結束都是輕易的一件事;

當朱里埋在被子里看葬禮播出,顫抖的唇角、滑落下來的那一滴淚水,傳達的是悲傷的自由,如何的努力都掩蓋不了逃避不過,輕易且恣意地侵蝕一個人的靈魂;

當朱里放棄自殺吐出嘴裡的葯片,注視她的護士,傳達的是對自由的尊重,一個神智清醒的人有權利為自己做出選擇,因為沒有人清楚究竟什麼是最需要的;

......

當朱里得到妓女關於職業選擇的回答,導演對於自由的理解和尊重上升到又一個新的高度,人之為人是因為她生而為人,而並非因為她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當朱里將丈夫的房子和姓氏給那個遺腹子的時候,這樣的自由到達了頂點,她要自己拯救自己;

當朱里聽到丈夫的情人真誠地講出那一句「對不起」的時候,她終於找到自己的自由;

——————————————————————————————————————————


在多米尼克的愛情觀念中,性方面是否得到滿足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在法庭上違心的說出「我不愛他了」,就是因為她不能接受和卡洛沒有性生活。隨後,卡洛給她打電話時,她竟然讓他聽她和另一個男人做愛的聲音,並且她叫得非常大聲。然後,在卡洛的葬禮上,她痛哭失聲。在發現卡洛在性方面重振雄風後,她發自內心的歡喜,在和他做愛時叫的聲音比在那次電話里的還大。第二天早上睡醒時,她臉上掛著像小孩子一樣的滿意的笑容。在監獄的窗口她看到了卡洛,她沒有如一般人所料那樣或憤怒或懺悔或痛哭,而是滿懷期待的對卡洛比劃著手勢,表示迫切的想和他再干一次。所有這些都說明,她確實是深愛著卡洛的,同時她對愛的要求也是苛刻的。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她對愛的要求並不那麼苛刻,相反還很簡單呢。她和卡洛是在一個美發大賽上相識的,當時卡洛獲了大獎。據卡洛回憶說,那時她凝視著他。在法國的卡洛全無自信,笨手笨腳,多米尼克很狠的拋棄了他。在華沙的賓館里,半躺在床上的卡洛表現得像將軍一樣有威勢有男子氣,這讓多米尼克忍不住屈服於他,在他的身下、在他下身的猛烈沖擊下徹底被他征服。我們能看出,她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找一個強有力的男子,可以讓她有依靠,可以讓她依賴,她愛的就是這樣的男人。

理解了多米尼克,我們再回頭看卡洛的經歷,就會明白為什麼影片的絕大部分篇幅都用在表現卡洛忽高忽低、令人悲喜交加的起起伏伏上,因為多米尼克是影片內涵所在,卡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多米尼克的要求。於是乎,卡洛潦倒,那就得不到她;興起,他才有可能得到她。他到底能不能滿足多米尼克的要求,由於這個懸念,影片牽動了觀眾的揪著的心。比如說,片中卡洛在法國說這帶有濃重波蘭口音的發育,舉止摳摳索索,笨拙可笑;他藏在行李箱里回國,表現出他的命運就像行李一樣身不由己、被人控制、受盡侮辱。梳子本來是他的美發工具,但在地鐵里他卻用它當樂器來吹奏;唉,理發這一行業什麼好處都沒有給他帶來,讓他淪為乞丐。這樣的他,怎能滿足她的要求?他發財後,舉手投足間派頭十足,像國王一樣左顧右盼;他買下了一座大廈中的房產,躊躇滿志的說:「華沙在我們腳下。」在賓館里的他,說著口音純正的法語。這時的卡洛,才是她想要的人。影片結束時他得到了她的愛情,但他卻淚流滿面。我覺得,這時他們兩個人想的一定不一樣,多米尼克是在想將來的性的快樂,而卡洛是在想以往的艱苦歷程。

片中有一個情節很有意思:卡洛在地鐵看到了一個酷似多米尼克的雕像,他忍不住偷了它,並把它帶回了波蘭。雕像後來摔壞了,卡洛細心的把它又修補好了,只是上面還是有裂痕。卡洛常常看著這雕像,有一次還情不自禁的閉上眼睛吻了它的嘴唇。這暗示著卡洛的愛情觀,他認為愛情即使有了裂痕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他不會因為這裂痕而減少對多米尼克的愛。多米尼克在卡洛心中的形象在法國被摧毀了,卡洛要在波蘭重塑。領會了這個情節之後,我覺得在愛情方面,卡洛真的很堅強,我非常欣賞他這一點。同時,片中卡洛和多米尼克在一起的時候不多,雕像成為非常重要的聯系他們兩個人的工具。

米克拉伊這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襯託了卡洛的形象。他很有錢,而且有深愛他的妻兒,可謂相當成功;但他卻想自殺,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勇氣下手,於是請卡洛代他動手。卡洛沖他開了槍,一聲震耳欲聾的槍響後,米克拉伊心旌搖馳,軟倒在卡洛懷里。然而這一槍是空包彈,米克拉伊沒有死。在從鬼門關走過一遭後,他再也不想死了。他獲得了新生。這暗示著回到波蘭後的卡洛也獲得了新生。

在法國,卡洛受盡侮辱,多米尼克處處掌握著主動權;回到波蘭後,卡洛佔了上風,多米尼克處處受制,不但無法把握卡洛,甚至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握,並且入了獄。看到這一幕幕我無比郁悶:難道在愛情中,總是要一方控制另一方嗎?愛情是否真的只是控制和反抗控制的游戲?我不敢再想下去,我也不敢再寫下去。

只有在兩個場景里,卡洛和多米尼克在愛情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一個是在他們的婚禮上,畫面籠罩著不易覺察的白色,多米尼克身著白色婚紗走出教堂,回過頭來和卡洛深深接吻,然後畫面被一片純白色充斥,再沒有其他。還有一個是他們在酒店做愛時,多米尼克接近高潮,叫聲越來越響,在她最高潮的一剎那,她的呻吟變成了呼喊,此時畫面同樣被一片純白色充斥了。

『貳』 求法國電影 《藍白紅三部曲》合集。。。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

提取碼:o360

該片講述了女學生瓦倫丁與法官之間的微妙感情以及法律學院畢業生奧古斯特與女友之間的愛情故事。

『叄』 電影《紅白藍》求介紹劇情。謝謝!

1941年6月27日生於波蘭華沙,1996年3月13日因心臟衰竭逝世於法國巴黎,波蘭著名導演。被稱為「深紫色的敘事思想家」、「電影詩人」,但自認為是「樸素的、地方性的」導演。1957年至1962年間,他在專業學校學習戲劇。而後的四年,就讀於由當時的先鋒藝術家創立的波蘭洛茲電影學校,主修導演課程,就讀期間替電台拍短片,畢業作品是紀錄片《來自洛茲》(From the City of Lodz)。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愛著他並一直心甘情願地默默協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驅車外出,但禍從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間奪去了她丈夫與愛子的生命。殘酷的現實使倖免於難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與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運為何對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毀滅的同時,她又無可奈何地面臨一次新的選擇,但是命運之神又會給她怎樣的選擇呢?聽著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時時浮現在眼前,痛苦總是纏繞在她心頭,使她無法超脫。但是,她又必須擺脫痛苦,於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樂稿,以期抹去種種回憶,其中也包括著一份她一直心存著的疑問。 偶然的機會中,一份樂譜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奧利弗的手中。他出於好意將此樂譜在媒體中廣為傳播,並無意中將這樂譜創作的原由告訴了朱莉。朱莉得知了這份樂譜確與一名女子相關,自己多年的懷疑終於得到了證實。知曉逝去的丈夫生前對她有不忠行為,朱莉痛創的心頭更是雪上加霜。 那麼,今後的信念又在哪裡呢?奧利弗並未料到自己的好心會給朱莉帶來這樣的惡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幫助朱莉重新面對人生。但是對於朱莉來講,奧利弗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於是,兩個人的關系在猜測中小心翼翼地探索著展開了……

卡羅爾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波蘭籍理發師,工作上的壓力和生活在異國他鄉的陌生感使他變得萎靡不振,無意間時常得罪他那已婚不久的年輕任性的法國妻子多明妮戈。她對丈夫的冷漠感到憤怒,於是以婚姻有名無實為理由到法院請求離婚。離婚目的沒有達成的多明妮戈燒毀了卡羅爾的發廊使他淪落街頭。此時,只有一隻皮包和一張美發師證書的卡羅爾唯一的目標便是回到波蘭重整旗鼓,讓多明妮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 在熱心的波蘭人米科拉伊的幫助下,卡羅爾回到了華沙。他來到其兄尤雷科開辦的單位工作,同時又兼了一份保衛員的差事。為了多嫌錢,偶然的機會,卡羅爾義無反顧地將所有的財產都投入了房地產買賣中,他還拉了有些不情願的米科拉伊入了伙。此後,卡羅爾因炒地皮而在一夜之間成了富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又當上了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總裁。 發跡後的卡羅爾千方百計同多明妮戈取得聯系,雖然她拒絕同他會面,但卡羅爾並不放棄,發誓要征服多明妮戈。於是,卡羅爾精心策劃了一個騙局,在米科拉伊的幫助下,他對外謊稱自己已死,買了具死屍冒充自己埋在墓中,遺產留給了多明妮戈。多明妮戈從巴黎趕來華沙參加葬禮,並繼承了卡羅爾的遺產。但出人意料的是,已死的卡羅爾活生生地出現在了她的房內。多明妮戈欣喜若狂,終於投入了卡羅爾的懷抱。在一夜狂歡過後,第二次清晨,多明妮戈一覺醒來,發現卡羅爾失蹤了,隨即警察趕來,把多明妮戈作為謀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了起來…… 牢中的多明妮戈隔著監獄的窗子,向注視著她的那位曾被她拋棄過的前夫平靜地揮了揮手。而此刻,遭到了報復的她又到底想要對他訴說些什麼呢?……

在瑞士日內瓦,年輕的女學生瓦倫丁在求學的同時又到一廣告公司兼職作了模特,其住處附近住著一位學法律的大學生叫奧古斯特,他正熱戀著一個叫卡琳的女孩。 瓦倫丁十分想念在英國出差的男友米歇爾,但米歇爾卻總在電話那頭傳來不信任的猜疑語氣,這使瓦倫丁很壓抑,與此同時,奧古斯特也在不遠處用電話傾吐著他對卡琳的愛情。 一天夜裡,拍完了一系列以紅綢為襯景的廣告的瓦倫丁開車回家時不小心撞傷了一隻狗。狗的主人——一個老頭對此十分惱火,瓦倫丁一氣之下把狗帶回了自己的家。一天,康復的小狗竟跑掉了,瓦倫丁來到狗的主人家,意外地發現了這一個自稱是老法官的老頭正在竊聽別人的電話……廣告攝影師主動追求著瓦倫丁,而瓦倫丁卻在深情思念著米歇爾,但是他的電話越來越少,甚至充滿了火葯味。那邊,奧古斯特給卡琳打的電話也始終沒人來接。瓦倫丁和老法官之間產生了一種很奇妙的感情,他們互相頂撞,譏諷,挑動。為了看到瓦倫丁的反應,老法官竟跑到法院去自首,而奧古斯特這時正巧在法庭上。 老法官告訴瓦倫丁,他年輕時曾深愛過一個女人,誰知道竟在大學門口撞上了她正在另一個有錢男人的懷抱里……不甘寂寞的奧古斯特爬到了卡琳窗戶前,見到的居然是女友和另一個男人在做愛…… 奧古斯特決定去英國看朋友以暫時忘卻這塊令他痛苦的土地;瓦倫丁也終於下決心乘船去倫敦找米歇爾了。一陣狂風暴雨過後,老法官在電視上看到了英法海峽傳來的噩耗:由法國開往英國的客輪因氣候問題不幸翻船,130多人中僅7人倖存,電視鏡頭前出現了倖存者的面容。解說員在其後又介紹到:……其中有兩位瑞士人,23歲的學生瓦倫丁,法律學院畢業生奧古斯特……此刻,紅面襯托著他們那可愛又可悲的臉龐,他們好像認識,卻又非常陌生……

『肆』 法國電影『藍,白,紅』系列導演

在1993年至1994年間,奇斯洛夫斯基與多年搭檔的好友編劇波耶謝維茲律師一起,完成了著名的電影三部曲系列——《藍》、《白》、《紅》(被影迷奉為顏色三步曲),立刻轟動國際影壇。影片的立意源自法國國旗的三種顏色,它們分別是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藍白紅三色(法國/波蘭,1993-1994,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

著名導演奇斯洛夫斯基是名副其實的人性大師,在冷靜、客觀、沉重的細膩中展現現代人心底的那份痛苦、渴望,用包蘊著宗教哲學精神內涵的戲劇性故事情節表達了自己對當代人生存狀態的深刻理解。不愧為超越了電影導演角色的真正藝術家,被譽為歐洲電影大師!

這三部曲就像一幅幅經典名畫,是可以反復觀看、思索玩味的,它們吸引人不斷深入再深入,進入再進入,去一同體驗和經歷主人公愛情理想的被毀、精神的陰郁,從而深沉地不斷地對人生,以及對人性進行思索、探究並產生對真、對美、對愛和對光明的盼望。

『伍』 誰能給發個影片紅白藍之藍的影片音樂賞析啊~~~高分懸賞!

<藍色情挑>是Kieslowski三色電影的首部曲,這三部電影將以藍,白,紅三色為意象,以法國大革命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為命題,闡述人際關系的互動與性靈的覺醒,可以想見這會是不同凡響的創作,而一開場的<藍色情挑>也確實樹立了典範,雖然它有個最不知所雲的中文譯名,也是三部片子中最沉重的作品,不過感覺上也是最出色的作品,故事內容描寫遭逢喪夫喪女之痛的音樂家遺孀,以自我封閉,隔離記憶,抗拒情感的方式,來逃避失去親人的痛楚,後來在一連串生活,感情的探索省思中,漸漸走出陰霾感傷,終能找回面對過去的勇氣,重拾感受與愛人的能力,故事中以過世音樂家Patrice一篇未完成的樂章為軸心,這篇樂章是Patrice接受委託,為歐洲聯盟所譜寫的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樂章的主題則是」愛」,當音樂家車禍身亡時這首作品仍未完成,而其遺孀Julie是唯一了解,並且有能力將殘缺的作品完成的人,然而Julie沒有辦法面對承受過去的一切,而否認這篇作品的存在,直到Julie發現自己丈夫的外遇,並且一步步走出內心的障礙,Julie才有能力面對並完成這首作品,電影也在這首曲子大工告成時劃下句點,音樂在這樣一部電影中的重要性,相信已經不言可喻了.
在這部配樂中,配樂家Preisner一人」分飾」四角,車禍身亡的音樂家Patrice,Patrice的妻子Julie,Patrice的好友,同時也暗戀Julie已久的Olivier,當然,還有那位常常出現在Kieslowski電影中的虛擬作曲家Van Den Budenmayer.我想我還是先稍微說明一下Van Den Budenmayer這個人物,因為在一般電影音樂中並沒有這種狀況,這是Priesner與Kieslowski一種特有的默契,這個虛構的音樂家其實就是Preisner在Kieslowski電影中的化身,他在Kieslowski的電影中像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且橫跨了許多部Kieslowski的電影,包括十誡系列,三色電影以及<雙面薇若妮卡>等,我們時常可以在Kieslowski的電影中,看到劇中的角色唱這位Van Den Budenmayer的歌,買他的唱片,演奏他的曲子等,甚至連原聲帶上也會將某些曲目標示成Van Den Budemayer的作品,不過別誤會,其實並沒有Van Den Budemayer這么一個人物,不過他彷彿真的存在於Kieslowski的電影世界中,無形的連串著Kieslowski所有電影間的脈絡.
在<藍色情挑>中,這位Van Den Budenmayer的作品是悼念音樂家Patrice的喪曲(Funeral Music),這個樂章一方面在電影中的葬禮場合有幾段演出,有管樂(Track 2.),弦樂(Track 14.)與管風琴(Track 13.)等多種版本,同時也成為配樂中,一個象徵Julie過去記憶的主題,非常沈痛的一個樂章,每當刻意迴避過往一切的Julie一與記憶交會,這個樂章就會無情而悲愴的轟然而出,那是Julie再怎麼逃避否認,也難以抵抗的悲痛記憶,Kieslowski有時甚至會將影像剎時隱沒,陷入一片短暫沈痛的黑暗中,彷彿現實環境與人的知覺在瞬息間,被巨大的傷痛與不堪的記憶所吞沒,而即使在電影外聽這個樂章,那種強烈的悲愴仍然洶涌浮現,讓人無力逼視,也無法抵抗.
Julie盡最大的力量要忘卻所有的過去,隔離所有的感情,使用一種封閉情感,斷絕感受的方法,來避免自己受記憶與悲傷的折磨,然而一個人無法真正的將自己和過去一刀兩斷,特別是在情感上.一開始,Julie將亡夫Patrice未完成的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丟棄,然而Julie在整理遺物時,還是發現了Patrice未完成的部份樂章,這個遺漏的樂章有八個小節,在Patrice的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中(Track 1.),這八個小節只在最後隱約浮現,並沒有具體完成,而也只有Julie知道這八個小節的存在,只是甫逢巨變的Julie沒有能力完成這個作品,甚至直接丟棄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的原稿,顯示當時Julie根本沒有完成全曲的打算,她只想把這首殘缺的作品連同她的過去一起埋葬.只是,這個八個小節的樂章似乎一直保留在Julie心中,在Julie抗拒一切情感與記憶的同時,這個樂章也成為Julie心中,對過去記憶與內心情感的一點保留,就像Julie丟掉了所有的東西,回復本姓,更換住所,卻不自覺的保留了一串舊的藍色吊飾.觀眾很容易發現,每當Julie必須與人接觸,必須面對新的感情與生活時,這個樂章就會在幽幽浮現,因此,這個樂章隱約代表了Julie心中,仍渴望著能有重新開始生活的機會,這個遺落的樂章有時甚至和悲傷的喪曲糾結一起(如Track 5.15.The Battle Of Carnival And Lent),形成一種思緒的對立與掙扎,顯示Julie無法真正的拋開過去,也無法真正的重新開始,我有些覺得這個樂章就像一把打開心門的鑰匙,只有當Julie能面對過去,將這個樂章與亡夫的遺作結合時,才能真正的找回生活下去的意義和理由.
Olivier是Julie必須面對的新感情,最初Julie對Olivier的態度其實十分冷漠,不過隨著故事的進展,以及後來Olivier發現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的另一份備份,Julie的態度也漸漸有所改變,電影中一段滿令人印象深刻的劇情,是Julie協助Oliver改寫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The Europe未完成的部份(Track 18.19.20.Olivier s Theme),不過Julie在此刻仍然沒有真正的對一切坦然以對,她並沒有接手完成這首作品的打算,反而同意讓Olivier接手這個音樂委託,而後來Olivier寫出來的作品,風格和Patrice的原始構思有滿大的差異,於是Julie及時介入,將Oliver激烈熱情的情緒加以收斂,讓它能比較接近Patrice的作品,但Julie仍然沒有將Patrice未完成的八個小節呈現出來.
到故事最後,Julie終於又拾回感受與愛人的能力時,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才終於得以完成,和Patrice未完成的版本比較之下,Julie將遺落的八小節樂章重新接回這首曲子,並且延展成完整的結尾,Kieslowski以運轉流暢的剪接,組合出故事中Julie所曾接觸過的人事物,同時也讓整首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完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這是一首以希臘文演唱,以愛為主旨,充滿力量與感懷的禮贊,而一路下來,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完成的過程,也是Julie由自我封閉到打開心門的歷程,Julie悲傷冰冷的心靈也終於掙脫禁錮,獲得自由.
<藍色情挑>可以說是影音結合中相當極致表現之一,如此緊密的影音結合是電影藝術的高度成就,然而如果要將這些音樂獨立在影像外,單就原聲帶的來考量時,不免就會遺失整體創作的藝術價值,比如,如果一個人對這部電影毫無概念,對於這張原聲帶的內容,大概就僅止於一首悲愴的喪曲,一首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以及許多以此發展而成的零散短篇樂章,許多音樂運用的手法和意象,似乎很難在這些音樂獨立於故事和影像外時,還能完整的傳遞給聽眾,不過所幸的是,以<藍色情挑>的原聲帶來說,雖然會讓人覺得若有所失,獨立的音樂欣賞性仍然頗高,特別是Song For The Unification,即是一首完整的聲樂作品,而由遺落的八小節音樂鋪陳成的Reprise,虛構音樂家Van Den Budenmayer的Funeral Music,後來並沒有真正結合在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中的Oliver s Theme,以及幾首小品氣質的笛子獨奏也頗為動聽,同時當中也收錄了<紅色情深>的波麗露舞曲(作為預告片的配樂),因此以一張原聲帶來說,它仍有出色的音樂獨立價值,不過以我個人的感覺,它在電影之中,才真正能讓人產生經典之作的感受.

『陸』 求法國電影《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觀後感 2000字左右 需要2篇...謝謝大蝦們...急要...

三部片子中這部最溫暖,一如紅色的暖調。
就像是「竊聽風暴」,窺伺著別人的私隱——那個異性戀婚姻中的同性戀者,那個做著罪惡生意的男人……那麼多的異態在偷聽器中暴露無遺。一個落寞的男人掌控了太多的秘密,承載在他心中不知開出一朵怎樣的陰郁。冷落了人情。而人又不過都是一群披了面具的生物,但是必須如此。總該要有秘密,總該要有自己獨處時的鬆懈。不能帶著面具面對自己,無法當一個聖人,無法「慎獨」,那畢竟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在他的孤寂中闖進來的年輕女子,宛若一株紅色的植物,霎時用她的純真,她的好奇,她的熱情,她的堅定,反射了滿屋的陽光。艷光四射。
這是註定了的一次改變。
他為她把自己告發了。就是這么簡單。
她從這個一開始感覺卑劣的男人身上找到了某種難以言傳的寄託心理。在遠走的旅程開始後,她知道有一個人會密切的關注她。有點忘年交,帶點特殊而不容點破的思想感情。
很喜歡看她與那個年輕而輕微有些失意的年輕男子「向左走,向右走」的交錯,很有意思的緣分的玩笑與撫弄。總讓人覺得他們必將走在一起,於是耐心地看這兩條線的絞纏。特別是她的那幅廣告畫,如此的觸目。他必定是驚艷了。
最後船上的那場浩大劫難中,被救出的她驚恐的表情一如海報上攝人的身材,命運的交合恰在這里疊映。尤其的匠心獨造。
三部曲的主角都安然無恙,是一種悲憫,也是一種希望的寄予。

『柒』 電影 紅 白 藍 全部介紹下

正確的順序是 藍 白 紅

《藍》的主角叫朱麗,丈夫是巴黎的一名著名作曲家,但實際上很多作品出自她的手筆。影片開始不久發生一場車禍,丈夫喪生。但她應付喪偶之痛的方式卻出人意料,從中可以窺見他們過往的婚姻生活真相。朱麗在最初的震驚過後,招來一個以前她和她丈夫的共同朋友,然後試圖勾引他。她搬到巴黎市中心,避見熟人,似乎想把過去拋在腦後,開始人生新的一頁。但她最後遇見了丈夫的情婦,並且做出了令人難解的決定。

《白》的主角是一個移民巴黎的理發師,工作上的壓力和生活在異國他鄉的陌生感使他變得萎靡不振。漂亮的法國妻子因他床上不舉而和別的男人上床,並且提出離婚並把他趕出家門。窮困潦倒的理發師,偷偷藏在航空行李中潛回波蘭。不料行李遭人偷竊,盜賊沒發現值錢的東西,便把他痛打了一頓。主角回家後接手以前的發廊工作,後得到機會發了財,一夜之間成了大富翁。他精心設置了一個圈套請前妻來繼承大筆遺產,趁機加以報復最終把妻子送入了大牢。

《紅》的故事發生在日內瓦,主角是一個漂亮的時裝模特兒,她偶然遇見一名退休法官,並發現他竊聽他人隱私的秘密。片中她有一個身在倫敦的男朋友,僅靠電話聯系。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似乎都是偶然的,充滿了隨意性。

『捌』 藍白紅三部曲里白的最後

紅白藍之白

又名:Blue, White and Red
導 演: 克日什托夫.基希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主 演: 茱麗葉.比諾什 Juliette Binoche 朱莉.德培 Julie Delpy Aleksander Bardini Krystyna Bigelmajer Teresa Budzisz-Krzyzanowska Francis Coffinet Jacques Disses Jerzy Dominik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法國 瑞士 波蘭 ( 拍攝地 )
上映年度: 1994

『玖』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紅白藍三部曲》是三部電影嗎

是的。

《藍白紅三部曲》(英語Three Colours,法語Trois Couleurs)是波蘭導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導演的三部電影。

藍、白和紅是法國國旗從左到右的三種顏色,而三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也是基於這三種顏色所代表的政治理念的:自由、平等和博愛。三色系列是電影史上的不朽之作,被許多影評家認為是電影界的巔峰。



(9)法國電影藍紅白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片名由來片名由來《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一部,片名取自法國國旗上的三種顏色,藍色象徵自由,白色象徵平等,紅色象徵博愛。影片的大量信息都靠女主角的臉部表情傳遞,對展現演技非常有利。本片對古典樂的運用成功地烘託了劇情氣氛,好像本身也具有色彩。

《藍色》是波蘭籍世界級導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繼其探討當代人道德困惑的宏篇巨制《十誡》後的又一力作——《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一篇。

《藍·白·紅》三部曲的創意來自於法國國旗的顏色,它們分別象徵著自由、平等和博愛,影片《藍色》相應地把視角探入到了自由的涵義中。該片獲得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最佳女主角獎、攝影特別獎等諸多殊榮。


『拾』 關於《紅白藍》三部曲

《藍·白·紅》三部曲
法國影片,導演:克日什托夫·基希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1.《藍》
《藍色》是波蘭籍世界級導演可爾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繼其探討當代人道德困惑的鴻篇巨制《十誡》後的又一力作——《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一部。《藍·白·紅》三部曲的創意來自於法國國旗的顏色,它們分別象徵著自由、平等和博愛。本片導演以其獨特的敘述手法,把視角探入了「自由」的深層涵義中。該片獲得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最佳女主角獎、攝影特別獎等諸多殊榮。
《藍》是一部法國影片,獲十項國際大獎。在我們的心目中,法國影片都是非常浪漫的,有眾多出身平微灰姑娘的美夢成真,有頻繁的約會熱愛場面。但是,藍絕對沒有這些,藍自始至終都基調低沉,沉得令人發悶。但在這極度的沉悶之中,卻有一條有關生命的主線,非常模糊,時隱時現。
這部片子的最成功之處在於:如此細膩傳神的人物心理刻畫。我們看到在如此非常環境中一個人如此真實坦露的心理過程。
這部片子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成功之處在於:語言很少、氣氛低沉情況下的人物心理刻畫。通過很多無聲的動作和細微的表情,將心理活動展示出來。整片沒有一句訴說心理的語言,譬如「您不要太難過」等。
另外在製作上,本片有許多優秀的細節。我們看到,當一部片子主題、形象、風格都定位之後,優秀導演可在這個框架之下可做很多有意義的手法創新,這些能加強片子的表現力。

2.《白》
與宿命感傷,溫情彌漫的《藍色》相比,作為《藍.白.紅》三部曲中的第二篇,《白色》顯得幽默詼諧得多了,但是主題內涵的相似性,同樣使該片承載著一種「黑色幽默」的意味。
波蘭理法師卡羅爾被法國妻子拋棄,他回國後發跡又騙回了妻子的芳心。影片情節表面上看似演澤著一對異國男女的愛情悲歡,但其實質卻滿含著男主人公對人的尊嚴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也正符合了白色象徵平等的內涵。
男主人公被妻子拋棄,出於人的自尊,他奮發圖強。這種追求平等權利的願望本無可厚非,但是,影片創作者的目的並非如此單純,他們站在哲學的階梯上,用帶刺的針頭探入了人性的深處。
應該說,卡羅爾追求平等權利的初衷是令人奮進的,但是他一旦事業有成,卻用其作為手段,打著平等的幌子來進行預謀已久的報復,這是十分可怕的。他的復仇心理使他騙回前妻,在騙取了她的真心後又謀害她入獄。這種常人的復仇心理本來也是正常合情的,但是,復仇的心理演變成了瘋狂的毀滅,那無疑令人驚懼的,象徵著平等的白色已被現實的齷齪玷污,新的所謂的「平等」卻是在冷酷的情境中達成。這對並非無愛的男女之間的復雜沖突,鮮明地表現了創作者的主體意識。在「黑色」味頗濃的戲劇性情節中,我們可以隱隱地感受到導演對人性,對平等的獨到理解和深入探究。其實,從更廣的意義上來講,卡羅爾與多明妮戈這對異國男女之間的情感沖突,在「平等」的命題中也蘊涵了東、西方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巨大反差與碰撞。影片女主角多明妮戈由法國女星朱莉·德爾比扮演,她與以往塑造的人物十分貼近——外表傲慢, 內心卻狂熱似火。 此外,朱莉的面色足夠蒼白,這也正符合了影片《白色》 的不加濾色鏡的寫實風格。

3.《紅》
作為《藍.白.紅》三部曲的壓軸戲,「紅色」象徵著博愛。
影片《紅色》描繪了眾多人物間的復雜糾葛:熱戀中的學生瓦倫丁總被對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學畢業生奧古斯特發現了他的戀人在與其他男子纏綿;命運中的偶然又將窺聽他人隱私的退休老法官捲入復雜矛盾中……
該三部曲的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嘗言「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愛,而我們是可以博愛的,因為我們總是在目光中顯露出慷慨。」他的這番話是可以引導我們去窺探《紅色》的底蘊的。
女學生瓦倫丁和法律學畢業生奧古斯特都是真愛的化身,他們忠誠,熱烈地深愛著自己的戀人,但是,各種矛盾和丑惡現實不斷打擊著他們,使他們或壓抑或痛苦。其間,又有那愛聽他人隱私的老法官也在為往昔的感情創傷而苦苦哀嘆。經歷了一連串事故變遷,瓦倫丁終於和奧古斯特逐漸建立了感情……
影片中的偷窺、竊聽、背叛、報復等人物行動十分接近於基氏的前作《十誡》,在道德內涵上,該片綜合了《十誡》乃至《藍色》與《白色》的全部含義,這些看似離奇的故事情節實際上已成了導演流露極富哲理意味的主體意識,表現當代人生存狀態的信號了,它們的底蘊也因此是很值得觀眾去挖掘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看來,作為高科技產物的電話不僅不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工具,相反卻常常令人陷於猜忌和困頓之中。密如蛛網般的電線的兩端的人們,常常會藉助話筒來傷害對方,彼此遭受創痛。這也正是這一世界級導演的又一個深遂的見解了。

附《藍·白·紅三部曲》劇情介紹:

1.《藍色情挑/藍·白·紅三色之藍色/三色:藍》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愛著他並一直心甘情願地默默協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驅車外出,但禍從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間奪去了她丈夫與愛子的生命。殘酷的現實使倖免於難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與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運為何對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毀滅的同時,她又無可奈何地面臨一次新的選擇,但是命運之神又會給她怎樣的選擇呢?聽著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時時浮現在眼前,痛苦總是纏繞在她心頭,使她無法超脫。但是,她又必須擺脫痛苦,於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樂稿,以期抹去種種回憶,其中也包括著一份她一直心存著的疑問。
偶然的機會中,一份樂譜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奧利弗的手中。他出於好意將此樂譜在媒體中廣為傳播,並無意中將這樂譜創作的原由告訴了朱莉。朱莉得知了這份樂譜確與一名女子相關,自己多年的懷疑終於得到了證實。知曉逝去的丈夫生前對她有不忠行為,朱莉痛創的心頭更是雪上加霜。
那麼,今後的信念又在哪裡呢?奧利弗並未料到自己的好心會給朱莉帶來這樣的惡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幫助朱莉重新面對人生。但是對於朱莉來講,奧利弗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於是,兩個人的關系在猜測中小心翼翼地探索著展開了……

2.《三色之白/白色情迷/藍白紅三部曲之白色》

卡羅爾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波蘭籍理發師,工作上的壓力和生活在異國他鄉的陌生感使他變得萎靡不振,無意間時常得罪他那已婚不久的年輕任性的法國妻子多明妮戈。她對丈夫的冷漠感到憤怒,於是以婚姻有名無實為理由到法院請求離婚。離婚目的沒有達成的多明妮戈燒毀了卡羅爾的發廊使他淪落街頭。此時,只有一隻皮包和一張美發師證書的卡羅爾唯一的目標便是回到波蘭重整旗鼓,讓多明妮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
在熱心的波蘭人米科拉伊的幫助下,卡羅爾回到了華沙。他來到其兄尤雷科開辦的單位工作,同時又兼了一份保衛員的差事。為了多嫌錢,偶然的機會,卡羅爾義無反顧地將所有的財產都投入了房地產買賣中,他還拉了有些不情願的米科拉伊入了伙。此後,卡羅爾因炒地皮而在一夜之間成了富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又當上了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總裁。
發跡後的卡羅爾千方百計同多明妮戈取得聯系,雖然她拒絕同他會面,但卡羅爾並不放棄,發誓要征服多明妮戈。於是,卡羅爾精心策劃了一個騙局,在米科拉伊的幫助下,他對外謊稱自己已死,買了具死屍冒充自己埋在墓中,遺產留給了多明妮戈。多明妮戈從巴黎趕來華沙參加葬禮,並繼承了卡羅爾的遺產。但出人意料的是,已死的卡羅爾活生生地出現在了她的房內。多明妮戈欣喜若狂,終於投入了卡羅爾的懷抱。在一夜狂歡過後,第二次清晨,多明妮戈一覺醒來,發現卡羅爾失蹤了,隨即警察趕來,把多明妮戈作為謀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了起來……
牢中的多明妮戈隔著監獄的窗子,向注視著她的那位曾被她拋棄過的前夫平靜地揮了揮手。而此刻,遭到了報復的她又到底想要對他訴說些什麼呢?……

3.《紅色情深/藍·白·紅三色之紅色/三色:紅》

在瑞士日內瓦,年輕的女學生瓦倫丁在求學的同時又到一廣告公司兼職作了模特,其住處附近住著一位學法律的大學生叫奧古斯特,他正熱戀著一個叫卡琳的女孩。
瓦倫丁十分想念在英國出差的男友米歇爾,但米歇爾卻總在電話那頭傳來不信任的猜疑語氣,這使瓦倫丁很壓抑,與此同時,奧古斯特也在不遠處用電話傾吐著他對卡琳的愛情。
一天夜裡,拍完了一系列以紅綢為襯景的廣告的瓦倫丁開車回家時不小心撞傷了一隻狗。狗的主人——一個老頭對此十分惱火,瓦倫丁一氣之下把狗帶回了自己的家。一天,康復的小狗竟跑掉了,瓦倫丁來到狗的主人家,意外地發現了這一個自稱是老法官的老頭正在竊聽別人的電話……廣告攝影師主動追求著瓦倫丁,而瓦倫丁卻在深情思念著米歇爾,但是他的電話越來越少,甚至充滿了火葯味。那邊,奧古斯特給卡琳打的電話也始終沒人來接。瓦倫丁和老法官之間產生了一種很奇妙的感情,他們互相頂撞,譏諷,挑動。為了看到瓦倫丁的反應,老法官竟跑到法院去自首,而奧古斯特這時正巧在法庭上。
老法官告訴瓦倫丁,他年輕時曾深愛過一個女人,誰知道竟在大學門口撞上了她正在另一個有錢男人的懷抱里……不甘寂寞的奧古斯特爬到了卡琳窗戶前,見到的居然是女友和另一個男人在做愛……
奧古斯特決定去英國看朋友以暫時忘卻這塊令他痛苦的土地;瓦倫丁也終於下決心乘船去倫敦找米歇爾了。一陣狂風暴雨過後,老法官在電視上看到了英法海峽傳來的噩耗:由法國開往英國的客輪因氣候問題不幸翻船,130多人中僅6人倖存,電視鏡頭前出現了倖存者的面容。解說員在其後又介紹到:……其中有兩位瑞士人,23歲的學生瓦倫丁,法律學院畢業生奧古斯特……此刻,紅面襯托著他們那可愛又可悲的臉龐,他們好像認識,卻又非常陌生……

其他請查看:http://www.5ilog.com/cgi-bin/sys/link/view.aspx/5769554.htm
參考資料:http://www.5ilog.com/cgi-bin/sys/link/view.aspx/5769554.htm

http://..com/question/40419434.html?fr=qrl3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藍紅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杉演的電影是音樂人 瀏覽:747
2021台灣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192
薇婭直播間電影票如何兌換 瀏覽:402
想做電影導演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9
巧克力工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5
正古宅驚魂電影演員 瀏覽:59
齊步走的燈謎猜一電影名字 瀏覽:477
千王1991電影完整版梁朝偉 瀏覽:773
海鮮大餐電影中文版 瀏覽:531
看動漫電影的app大全 瀏覽:284
電影院音響系統是什麼 瀏覽:11
沙漠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74
有關蟒蛇的電影泰國 瀏覽:780
平遙電影節什麼時候 瀏覽:611
韓國喜劇電影泰國 瀏覽:239
電影院英文意思 瀏覽:945
電影賭王大騙局優酷 瀏覽:826
花樣年華戛納電影節 瀏覽:300
抖音南京南京電影中配的音樂 瀏覽:699
三少爺的劍電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