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百鳥朝鳳》中焦三爺為何收天鳴為徒
《百鳥朝鳳》是一部十分震撼心靈電影,是導演吳天明的泣血之作。它講述的故事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與衰,民間藝術沒落的背後世道的輾轉與無奈。焦三爺選擇游天鳴為最終的接班人是看中了天鳴的善良、朴實,也篤定了天鳴必將嗩吶看的比命重。
電影雖有一個好結尾,但卻處處有著日落西山的悲涼。導演吳天明將對比的拍攝手法運用的爐火純青,從處處受人尊敬的焦家班到只能與西洋樂器同台吹奏、對此卻無可奈何的游家班,從以吹奏嗩吶為榮到慶幸自己沒有走上這條路的藍玉,無處不在的對比,無處不在的凄涼。
B. 關於孫悟空的歌曲大全
1、《齊天》
《齊天》是丁彥雪、今何在、房昊填詞,華晨宇譜曲並演唱的歌曲,於2017年6月2日首發。該曲收錄於同年7月14日發行的《悟空傳 電影音樂原聲帶》中,是電影《悟空傳》的主題曲。
2017年,該歌曲獲得Billboard Radio China2017年度華語十大金曲獎 。
2018年8月29日,獲得2018年華人歌曲音樂盛典的年度金曲獎。
C. 麥兜故事中的所有插曲
麥兜故事 (My Life As Mcll)
2001年12月
CD 原聲大碟
「我個名叫麥兜兜,我阿媽叫麥太太。我最喜愛食麥甩咯,一起吃雞一起在歌唱。我個名叫麥兜兜,我老師叫Miss Chan Chan,我最喜愛食碟頭飯,一起吃雞一起在歌唱。……」這音樂,居然是舒伯特的《音樂瞬間》。 「一定得,一定得,多勞實會得……」麥太像台開足馬力的機器,穿過都市,為生活打拚,配歌是我們熟悉的《郵政馬車》。 麥兜向李麗珊的師傅黎根拜師學藝,在黎根面前,麥兜唱:「大包,整多兩籠,大包,整多兩籠,唔怕滯……」旋律卻是舒曼的《童年情景》No.1。 師傅黎根,一晚突然高歌:「尋晚,食了六個餐包,可惜我依然覺得仍未十分飽……」,卻又是《童年情景》,這回是No.7,《童年情景》里最廣為人知的一段。 還有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竟然被填上「仲有最靚的豬腩肉」…
何崇志
何崇志1963年生於香港,十七歲時就遠赴加拿大深造音樂,在加拿大的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及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先後獲得了音樂藝術系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何崇志曾在加拿大全國作曲比賽中屢獲殊榮,其中包括在SOCAN(1987) 及CAPAC(1988、1989)之中分別獲得冠、亞、及秀軍獎與獎學金。
其鋼琴作品《浪舞》及《嫦娥奔月》也分別被Pacific Piano Competition of Canada與Canadian Federation of 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 CFMTA Piano Competition採用為參賽者唯一的指定樂章。
此外,他的近作《榮耀之土》更以八個鋼琴的規模在加拿大的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s Chan Centre作公開的首演(May 2001)。
在香港及中國,他為麥嘜動畫、香港兒童合唱團、中國少年宮合唱團、香港電影人等公司團體譜曲。
去年更為「第二屆中國國際童聲合唱節」譜寫大會主題曲-《為未來歌唱》;《為未來歌唱》,作曲家何崇志動用了五個國家、三種語言、七百多位合唱團團員來合演。
繼麥嘜十三輯動畫音樂創作後,他為電影《麥兜故事》所寫的音樂也在2002年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之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近期,何崇志為香港聖士提反書院的100周年慶典,譜寫的一套名《鼓手戰士》的歌舞劇。於2003年7月5月,己成功地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首演。
目前何崇志正忙於為香港兒童合唱團創作另一套音樂劇《石孩子》,同時亦為麥嘜第二套動畫《波蘿油王子》,及《2005 World Choral Symposium》譜曲。
何崇志的音樂風格簡單而細膩,他善用一種清新樸素的音樂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我非常喜歡他在《自梳》這部電影中的音樂風格,簡單的鋼琴獨奏,所流露出來的是大時代變遷底下兩位女性的情誼。每每聽來實在令人動容。
曲目:
01. 就系麥太臨盆既時候......
02. 麥兜與雞 (主題曲)
03. 春田花花幼稚園
04. 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05. 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勞多得
06. Mozart Piano Sonata K.331 Andante grazioso
07. 特別報道I (香港既運動員絕對唔系臘鴨)
08. 大包整多兩籠大包
09. 火雞濃烈的滋味
10. 噢!聖誕樹
11. 特別報道II (香港一蛋撻)
12. 黎根之歌
13. 仲有最靚既豬腩肉
14. 快餐常餐特餐
參考資料的鏈接還可以下載原聲大碟的
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
通常人們更多地關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農,(Pachelbel's 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從頭到尾也僅有兩小節,重復達二十八次之多。這段音樂雖然不斷迴旋往復,但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動聽悅耳。
(4)電影中拜師的音樂擴展閱讀: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一聲部,數個聲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纏繞,而聲部幾乎是單調意義上的重復。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
卡農出現於十三、十四世紀。後人常採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E. 電影百鳥朝鳳的觀後感
《百鳥朝鳳》講述了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百鳥朝鳳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嗩吶,在現在已不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這種古老的民樂逐漸被西洋樂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嗩吶曲,在看過一部電影後,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裡,那就是——《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講述了游天鳴自小拜師學嗩吶的故事。從電影開頭嗩吶的光輝歲月,到最後的逐漸沒落,無不讓人感動。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則是電影的尾聲,一位老者,手拿嗩吶坐在家門前的台階上演奏著,有一對年輕女孩走了過去,還向老者身前的杯子里投了一塊錢,這多麼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嗩吶技藝極好,可是,曾經無比光輝的嗩吶技藝,如今,卻只能用來像乞丐一樣討錢,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顧電影的開頭,二十幾年前的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為紅白喜事伴奏,多麼光輝,多麼光榮啊!可如今,有誰還尊重我們嗩吶匠?沒有。我們自己的東西,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就這么被人給遺忘拋棄。而這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那些西洋樂曲新鮮,有趣,可我認為這並不值得我們為其放棄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而對於那些趕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問你們幾句,你們從哪裡來?你們記得自己的根嗎?
我認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鮮,有趣,但是,我們要時刻記得,不能夠本末倒置,不能忘記我們作為中國人,要將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要像游天鳴一樣,將屬於我們的文化時刻記起,烙印在心頭,有著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的信念。
嗩吶匠只不過是滄海一栗,它反映了現代人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卻任由別人將自己的東西拿走。我們不能像電影里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鳴和他的師傅一樣,將中國文化傳給我們的後代。
百鳥朝鳳,唯有堅持方能成鳳。要學習電影里的嗩吶匠們,傳承中華文化,有著自己的堅持。
今年寒假,我隨媽媽又重溫觀看了吳天明導演的電影—《百鳥朝鳳》。記得初次觀看是在上學期音樂課上,老師和我們講述了我國最古老的民樂—嗩吶。這部電影令我感觸很深,它講述了民間嗩吶的傳承。
無雙鎮民間藝人焦三爺是位吹嗩吶的高手,方圓幾百里只有他會吹百鳥朝鳳,只有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的嗩吶曲。但焦三爺老了,他需要一位出色的年輕人將嗩吶傳承下去,而淳樸踏實的徒弟游天鳴在歷經辛苦,努力學藝之後,繼承了師傅衣缽。可好景不長,隨著西洋樂器的出現,嗩吶逐漸被取代,讓人心中十分酸楚。游天鳴在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的艱難生活中仍然堅守著嗩吶,強悍得令人心碎,又脆弱得讓人心疼。
在時代的變遷下,傳統藝術似乎已經離我們遠去,更多的人選擇了西洋音樂。時代的年輪下,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沉澱在歷史長河中,像焦三爺這樣的匠人漸漸走遠,這樣樸素有傲骨的傳承文明之人,如今又有多少?嗩吶,也許現在已無人願為它奉獻了,那些死死守住這份藝術的人,也只能隨波逐流,或跟隨他們心中的傳統和傲骨,被新的潮流,漸漸沖遠。
電影的最後,焦三爺臨終前對游天鳴說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我死後吹四台就足夠了。但是,最後,在焦三爺墳前吹嗩吶的竟只有游天鳴一人了,百鳥朝鳳凄婉的聲音伴著嗚咽的風聲,飄飄渺渺,悲傷與凄涼,在嗩吶的笛眼中潮起潮落。百鳥朝鳳,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讓我理解一個老匠人的執著和精神的傳承。
作家三毛說:「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有夢想可追,是幸福的,因為心會跟著夢想一直在路上,即使是苦難,也是沿途最亮麗的風景。
媽媽常會陪著我看電影,她說:「你總能從電影里看到自己,然後便慢慢地跟著影片里的人物一起長大。」從小,夢想就是個遙遠的名字,就像太空與星際間的距離一樣。昨晚,在淚花與抽搐聲中,我第一次感覺到夢想原來可以這么真實,這么有力度。房間里媽媽眼含熱淚地看著電影《百鳥朝鳳》,連中途的廣告也不缺席,唯恐錯過了那些逐夢的細節。故事很簡單,但逐夢的細節卻感人肺腑。
故事圍繞嗩吶展開,吳天明為了父親未完成的夢想,歷經千辛萬苦去拜師學藝,並憑著德行和刻苦,接過了焦三爺的衣缽。焦三爺的祖祖輩輩都是吹嗩吶的高手,是一群能將嗩吶「吹到骨頭縫里」的藝匠。為了將吹嗩吶的`夢想延續下去,焦三爺嘔心瀝血。當游家班的人紛紛去省城打工時,他怒火中燒,幫天明四處尋回弟子;在村長葬禮上,他帶病為天明撐場子,並在吹《百鳥朝鳳》時,吐血倒地,起身後,又勁頭十足地為天明擂鼓伴奏;查出肺癌後,他忍痛賣了自家的牛,讓天明去置辦新的嗩吶等樂器;臨死時,申遺的縣領導來訪。焦三爺用一生在堅持並追逐著自己的夢想。
所幸的是,嗩吶的夢想還在,逐夢的腳步從未停歇,天明在焦三爺的墓前深情地吹著《百鳥朝鳳》,嗩吶聲聲,響徹街坊巷陌,它在很多人的心裡活著。
媽媽看後,感慨了許久。她說,江西的兩位舅公公也是吹嗩吶的,不過他們純屬於喜愛,為了這夢想,他們在家裡不斷地練習,練到一定火候了,就有人請他們去吹喜宴和白事。後來這種傳統的技藝大家不稀罕了,舅公公就外出打工了。然而,嗩吶的夢想總會時不時地冒出來……現在,兩位舅公公又開始玩起嗩吶來了,媽媽說,家鄉搞新農村建設,組織了一支鄉村樂隊,讓舅公公的嗩吶在各鄉鎮間巡迴演出……此時,我彷彿聽見了夢想撥節的聲響。
夢想是蝴蝶的翅膀,有了它才有了翩翩起舞的舞姿。心懷夢想,就算細若微塵,也會有讓人驚艷的崛起。朋友,如果你的夢想在藍天,那就向上飛;如果你的夢想在遠方,那就往前走。
「我向師父發過誓的。」——《百鳥朝鳳》
華北的黃土地,日光強烈,蘆葦叢隨風盪啊盪,少年握著一根比他還高出半個身子的竹竿,執著著把河裡的水吸上來,額頭沁出幾滴汗珠滾落下來。
「能夠傳承這門技藝的人,一定要藝品好,德行高。」
而上天卻並沒有賜給小天鳴吹嗩吶的天賦,為此他也必須要花費更多努力去實現父親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夜晚的院落里,小少年坐在涼席上聽父親講嗩吶的最高境界便是《百鳥朝鳳》時,無形加在肩上的擔子,和眼神里隱約放出的光芒。
日復一日的到蘆葦叢里去練習吸河水,幫師母下地幹活,忍受師父的責罵和離家的思念,當小師弟來的那個晚上無意間問起「吹嗩吶好玩嗎?」得到的答復也只是一句「我還沒摸過嗩吶呢。」之後的日子裡更是只能在院落里看著師父帶著有天賦的小師弟去各個莊子接活,連塵封已久箱子里取出的嗩吶都沒有他的那一份。於是小少年打包好行李偷跑回了家,剛踏進院門的那一刻卻聽到了父親與村人的對話——「我們家天鳴可厲害,他師父還說過幾天要教他吹那個《百鳥朝鳳》哩。」少年便一言不發的回到師父家,繼續在日復一日的無奈中堅持。
多年之後酒醉的師父問起「你知道我為啥把嗩吶傳給你不?是因為你剛來那時,你父親摔倒了,你扶他起來,眼裡那一滴眼淚。」
而後時代的進步,老祖宗傳下來的接師禮規矩被打破被遺忘,紅白喜事中的嗩吶聲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西洋樂器的聲音。生計與傳承,師父與家業,天鳴在勸他放棄嗩吶的聲音中,握著嗩吶的手卻一直緊緊地不曾放開。
影片的最後,師父的墓前只剩天鳴一人。沒有四台,更沒有百鳥朝鳳的排場,只有天鳴一人在墓前吹起了百鳥朝鳳的調子。師父坐在太師椅上,而後起身,轉身離去,消失在山林間,彷彿也暗示著故事的結局。
故事的情節沒有一波三折與波瀾起伏,緩緩的敘述著這個時代里民俗文化面臨滅絕危險的無奈。沒有淚點卻像在人的心口壓上了一塊大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僅僅憑借那句「我向師父發過誓的。」便一路堅持下來,師父或許也看到了他骨子裡流淌的血液,是滾燙的,他會堅守這這曲嗩吶將其傳下去的。
有太多人說為了影片的票房下跪不值得,太做作。而影片里敘述的不僅是天鳴的無奈,也是導演的無奈,更是一個時代的無奈。缺少了華服與明星的電影早已失去了市場,而導演卻堅持拍攝了這部影片,也憑借著志願團隊和各大媒體的努力最終將其放上銀幕。可上映一周的時間內全國各地的影院排片寥寥無幾,首映日的票房更是只有五十萬,製片人為此跪求各影院排片,難道真的是為了金錢嗎?為的不是可喜的票房,而是那份傳承,不僅是嗩吶這一件民俗樂器,還有數以千計的民俗文化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沖去,要傳承的更是這一種注重德行、堅守,嚴謹細致,堅持老祖宗對於匠人的尊重的規矩的「工匠精神」。
沒有人能夠保證在各種文化的傳播與融合中,在這個快節奏時代的沖刷下,嗩吶的聲音是否會真的從耳畔漸漸消失褪去。而《百鳥朝鳳》也在我們即將遺忘那些民俗文化的今天,拂去了灰塵揭開了塵封的幕布,喚醒了人們內心對於「傳承」一次的註解,提醒著人們,它們不該失傳,它們不能失傳。
今天,我和老媽觀看了電影《百鳥朝鳳》,它令我回味無窮。
《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叫做游天鳴的小男孩拜師學吹嗩吶的故事。天鳴學的頭兩個月里,師父叫他天天去水灣里用竹竿吸水,吸不上來水就不給吃飽飯。後來,師父又收了一個小徒弟叫藍玉。雖然天鳴每天都刻苦練習,但師傅總是帶著藍玉出去見世面,並且也先叫藍玉吹嗩吶。原來,這是師父在一步步地考驗天鳴,看他是否具備當接班人的品質。終於,天鳴也可以學嗩吶了!他更加勤奮刻苦,學著用嗩吶吹出各種鳥兒叫的聲音,真是活靈活現。在傳聲大會上,師父點名要教給天鳴吹《百鳥朝鳳》。要知道,這首《百鳥朝鳳》可不是一般人能學的,也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受用得起!後來,天鳴長大了,師父正式把嗩吶班子交到他的手裡,原來的「焦家班」變成了「游家班」。但是經濟大潮卻來了,游家班歷經坎坷,路子越走越難,眼見著就要散夥。天鳴和師父急了,做了最大的努力。雨後彩虹現,嗩吶要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就在這個時候,師傅卻得絕症過世了。於是,天鳴在師父的墓前吹起嗩吶,為師父送行......
看了這部電影,我很受感動。師父非常負責任,既嚴厲又溫和;小天鳴很有決心,有毅力,勝不驕敗不餒;師娘也把天鳴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心和疼愛。嗩吶能夠傳承下來也真是不容易,學的時間長,很辛苦,既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對意志力和人品的考驗。我認為,這部電影比嗩吶更珍貴,更加值得收藏。感謝拍這個電影的人!
出電影院的時候,空中還飄著小雨,但是太陽已經出來了,一條巨大的彩虹橫亘天際。好長、好美的彩虹啊!好多人都忍不住驚嘆。我想,這是就是意味著影片里最後師父走進了彩虹?或者預示著「只要努力不放棄,就能見到彩虹」呢?總之,我覺得這彩虹為這次觀看《百鳥朝鳳》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